股份制银行2022大考,谁及格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BT财经,作者 | 庆秋
2023年1月中旬,中信银行成为首家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的银行。
快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实现营收2113.82亿元,同比增长3.34%;归母净利润达621.03亿元,同比增长11.61%;不良贷款率1.27%,与2022年前三季度数据相同;拨备覆盖率201.33%,比2022年前三季度下降了0.55个百分点;资产总额8.5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9%。
中信银行是股份制银行头部,它这份看起来还不错的2022年业绩快报,并没有为股份制银行板块带来更多积极的拉升。
2022年,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是相对糟糕的一年。
我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共有9家在A股上市,分别为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 2022年年内,除了中信银行实现了15.14%的上涨之外,其余股份制银行的股价全部下跌,跌幅排名前三的为招商银行(-20.18%)、平安银行(-18.72%)和浙商银行(-16%)。
相比于城商行,股份制银行拥有全国展业的资质,市场更为广阔;再相比于国有大行,又有着更为灵活的经营策略。按理说,股份制银行应该是银行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细分板块,为何2022年的整体表现相对萎靡呢?
业绩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降
2022年前三季度,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92%,该增速较2021年的年增速5.34%有所下滑。
其中, 浙商银行的营收同比增速最高,为18.06%,但其营收规模最小,仅为477.2亿元。 唯一出现同比增长为负的是民生银行,营收1086亿元,同比减少16.87%。 招商银行仍然位于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首,是其中唯一一家营收过两千亿的。 此外,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虽然同比增速为正,但都未超过1%,几近于增长停滞。
与此同时,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19.2亿元,同比增长9.38%,但也较2021年13.71%的年增速出现了下滑。
其中, 平安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为显著,也是唯一一个保持着两位数2开头的,达到25.82%。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较为突出,分别为14.21%、12.81%、12.13%,而这三家也正是归母净利润规模最靠前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则是唯二出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的。
可以看到,股份制银行彼此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未来恐怕还会继续这种业绩分化的局面。
从收入类型来看,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合计达到8387.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5%。其中,招商银行利息净收入最高,达到1621亿元,同比增速7.64%,排名第三。只有四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突破了一千亿元。同比增速最高的为浙商银行,达14.4%。
非利息净收入则合计实现3859.45亿元。其中, 招商银行是唯一一家非利息净收入超过一千亿元的国内股份制上市银行,换言之,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最高,达到38.78%。 2021年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最快的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则出现了变数——中信银行退居第三位,次于华夏银行(39.28%)和浙商银行(30.14%);而光大银行则同比下降了2.18%,排名倒数第二。
对此,金融分析师陈强表示:“2022年,上市银行的盈利指标总体呈现缓慢下行的态势。银行业总体息差的压缩使得各上市银行依靠资产规模带来的创收效率不及以往。”
信用减值损失方面,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合计达到3885.5亿元,同比减少10.33%。除了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有所上涨之外,其余七家的信用减值损失均有所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的降幅最大,为38.64%,可见其坏账准备情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与此同时,近来受LPR连续下调及让利实体经济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股份制银行净息差还在不断下降中,又一次刷新了历史低位,盈利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其中,民生银行降幅最大,下降了37个基点;而净息差最高的为平安银行,年化净息差达到2.7%。
规模平稳扩大,资本补充承压
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模都在平稳增长中。财报显示, 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合计达到60.82万亿元,同比增长7.36%, 较2021全年7.88%的增速下降了0.5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浙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最快,分别达到16.87%、10.18%和9.24%。招行银行的资产规模为9.71万亿元,正在朝着10万亿元关口逼近;兴业银行紧随其后,也跨过了9万亿元关口;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则占据着8万亿元的档位。
与此同时, 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负债规模合计达到55.76万亿元,同比增长7.27%, 较2021年7.47%的增速略有回落。
其中,浙商银行和光大银行的负债规模增速都到达了两位数,分别为16.84%和10.58%。规模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的负债排名前三,分别为8.78万亿元、8.35万亿元和7.94万亿元。
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这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结构则在进一步调整中。
资产端来看,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及垫款占总资产比例较为稳定。2022年前九个月,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及垫款余额合计36.36万亿元,同比增长6.02%,较2021年9.97%的增速回落3.95个百分点。 九家银行都实现了增长,但增速普遍不高, 除了浙商银行同比增长达到11.21%外,其余均未超过10%。贷款及垫款规模最大的当属招商银行,将近6亿元。另外也突破了5万亿元的只有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又一次垫底,贷款及垫款尚不足2万亿元。
负债端方面,客户存款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截至2022年9月,九家上市银行的客户存款余额合计36.72万亿元,同比增长7.11%。浙商银行因体量最小,增长空间较大,增速最快,达21.61%。 招商银行无愧于“零售之王”的称号,综合表现最为出色,是唯一一家客户存款金额突破7万亿元大关的股份制银行,而且增速达到11.71%,仅次于浙商银行,保持着高位优势。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衡量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 招商银行的资本最为充足,三项指标都是最高, 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17%、14.85%、12.85%。其余八家的则差距较小,浙商银行排在末位。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 虽然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均已达到了这个标准要求,但是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较于2021年底出现了普遍下降,无一例外。
此外,2021年10月15日,国内首批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需要额外执行0.25%、0.5%和0.75%不等的附加资本要求,且须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除浙商银行外,另外八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均入选首批银行名单,也面临着更高的资本补充要求。
对此,各家银行都在想尽办法进行资本补充。据陈强介绍,由于部分中小银行的内源性补充资本不足,转债转股后可纳入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可转债因此成为上市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
Wind数据显示,目前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均有可转债存续,民生银行的转债已备案。其中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可转债规模早在2021年已各自达到500亿元。民生银行申请可转债的发行规模为2022年最大,也计划发行500亿元。
资产质量不齐,房产风险仍在
银行资产质量可以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项指标窥得一二。
2022年前三季度,九家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末略有上升,招商银行涨幅最大,增加了0.04个百分点,另外两家则均增加了0.01个百分点。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01%没有变化,其余五家则有所下降,降幅最大的为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减少了0.12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方面,招商银行一骑绝尘,高达450%以上,比排名第二的平安银行高出200多个百分点, 2022年前三季度达到455.67%,但较2021年末的483.87%下降了28.2个百分点。除招商银行外,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也出现了环比下降,分别下降了4.24个百分点和16.74个百分点。其余六家股份制银行则实现了环比回升,其中中信银行增长最大,实现了21.81个百分点的提升,拨备覆盖率首次突破200%。
陈强表示,上市股份制银行之间的资产质量分化较大,表现参差不齐,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依旧保持着较大优势,拨备更为夯实,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则相较之下仍有较大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虽然降下来了,但其关注类贷款余额却有所上升。 关注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目前虽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仍有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的贷款。换言之,关注类贷款极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可作为观察银行不良贷款变化的先行指标,从而反映银行资产质量的下一步走势。如果关注贷款规模增长,则意味着资产质量下降压力增大。
九家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这六家的关注类贷款在2022年上半年均较2021年末有所上升。其中,浙商银行增加最多,达142.47亿元;中信银行次之,增加了99.21亿元。
从行业层面来看,由于受房地产监管政策趋严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频频暴雷,这也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持续承压。
2022年上半年,在房地产业务规模占比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除了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之外,其余七家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率都较2021年末出现了增长。 其中招商银行增幅最大,提高了1.41个百分点,光大银行紧随其后,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也都提高了1个百分点以上。
2022年11月23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针对楼市发布了信贷、债券、股权等三大融资政策,可谓“三箭齐发”。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作为企业融资渠道的“三支箭”之首,银行信贷在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金融角度看,房地产贷款加上房地产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近40%,房产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近六成,地产行业与金融风险息息相关。陈强也表示,房地产业的本质仍属于实体经济,而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天职,也是金融发展与稳定的根基。
因此,尽管房地产业务带来的不良率风险依然严峻,但各家股份制银行仍然在加码房地产贷款业务,2022年内基本上都与重要房企签订了战略协议, 继续将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重点围绕 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 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预售资金监管保函、内保外贷等业务领域。
加速科技转型,争抢养老金融
2022年,上市股份制银行普遍将金融科技作为改革转型工作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头部银行,在数字化等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不菲,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代表有中信银行。2022年半年报显示,中信银行创新研发了期权报价机器人,实现期权等复杂衍生品自动报价、自动成交,报价准确率与国外成熟产品持平,报价效率提升20倍,有效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还投产了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在了业务各领域,基础设施云化率达到99.7%。据了解,中信银行还在推进企业级架构和中台建设,一站式开发作业平台流水线搭建效率从“天”缩短至“秒”级。此外,中信银行创新构建链式反欺诈数字化风险控制体系还获评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主办的第五届(2022)数字金融创新大赛最高奖项“全场荣耀奖”,位居数字化风控领域所有参赛银行及科技公司排名第一位。
中信银行表示,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从而成为一流科技型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全行科技人数(不含子公司)达4180人,科技人员占比达7.58%。
陈强表示, 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有助于股份制银行实现轻资产转型,从而有效提升零售业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对整体估值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有望成为股份制银行未来致胜的重要法宝。
除此之外,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开闸,有资质的银行2022年都纷纷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着重发力。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2022年11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要求,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净额在1000亿元以上、具有跨区域服务能力、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
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都在首批名单上面,而且都先后开通了预约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业务。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开立具有“唯一性”,公众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银行,经人社部信息平台核验通过后,开立名下唯一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因此,个人养老金业务注定会是一场竞争激烈的争夺战,九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客户办理。
据悉,兴业银行引入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基金目录下的113只优质基金,并精选储备覆盖不同期限的多系列养老理财产品和4只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实现了对投资品类的全覆盖。该行表示,将积极与国内头部基金公司、寿险公司开展代销合作对接,引入更多优质普惠的养老金融产品。
民生银行不仅抢得先机,在36地率先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同一天就推出了个人养老金服务,还给出了上市股份制银行最高的利率。据悉,民生银行上线的个人养老金储蓄类“安心存”产品支持提前支取,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三年期利率最高可达3.4%。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给出的个人养老金定制存款产品最高年利率为3.3%。除此之外,民生银行还提供了养老金储蓄产品、养老金基金产品、养老金保险产品、养老金理财产品等更多相关产品,供客户选择。
有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透露,个人养老金业务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拥有者最广泛的客户覆盖面,因此成为了银行考核指标的一大重点。
陈强表示,个人养老金业务未来将成为股份制银行的新增长极。由于其“唯一性”的特殊性,谁能提供的养老金融产品更丰富、产品利率更高、净值或收益波动更稳,就会在这一赛道上更具优势和竞争力,这对银行的业务精英、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实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哪家股份制银行能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拔得头筹?答案或许在各自的2022年报和2023年报中有所体现。
结语
回顾2022年,上市股份制银行整体发展不如预期,资产规模虽然在平稳扩大,但利润增速放缓,资产质量参差不齐,分化情况进一步凸显。
从各方面指标来看,招商银行处于第一梯队,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处于第二梯队,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则落后比较明显。
不过,2022年的股份制银行业仍处在不稳定的转型期,释放出了更多变化的信号,强者未必恒强,弱者未必恒弱。在2023年新机遇之下,或许市场格局会有新的变化出现。
相关推荐
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战疫,及格了吗
添加微信好友成某大学课程 新增1000人才算及格?
未来银行 | 度小满CEO朱光: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的机会在哪?
Q2营收同比下降4% ,路由器巨头思科交不上及格成绩单?
消费投融资2022:谁抄家?谁抄底?
观察+ | 818大考之后,汽车之家的下一个三年
城商行的2022:增速向上,估值向下
内容公司生存大考:“吴晓波频道”离开吴晓波,还能卖出高价吗?
数字化银行争夺战:招行PK平安,APP活跃数、科技投入谁更强?
疫情大考之下,京东答卷“新基建”
网址: 股份制银行2022大考,谁及格了?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28646.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