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我,投资经理,奖金变跟投了

我,投资经理,奖金变跟投了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3年07月03日 17:5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陈晓,头图来自:《半泽直树2》剧照

“朋友听说内部投成奖要改成了硬性跟投,简直吓得花容失色。”任职于北京某VC机构的温妮心头一紧——“怎么现在都流行起强制跟投呢?”

通常,VC/PE的薪资结构是基本薪资+Carry+投成奖+跟投回报,不过每家基金都会有一些差别。“Carry只存在大饼里,跟投回报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就只能靠基本薪资过活了。”

温妮感叹,最近身边听到关于VC内部强制跟投的讨论越来越多。

“兜里没钱还真不敢做VC了。”

一、当VC要求强制跟投:“奖金没了,工资也要搭进去”

Alex任职一家国资PE机构,从投行转到VC/PE行业一年多了,还没有投出去几个项目就听到了一个“噩耗”:内部传了两年的“虚拟跟投”制度今年就要落实了。

所谓虚拟跟投制度,就是投资团队需要拿出一部分收入放在公司所建的员工虚拟持股平台里,等公司管理的基金清算时统一分红。

“就这么点‘窝囊费’又要搭进去了。” Alex自嘲道。

目前他了解到的是,内部即将推行的虚拟跟投比例是投成奖的1.5倍。

“打个比方,普通员工基本薪资15万一年,投成奖5万~10万,通常每年薪资大概25万起,结果现在投成奖要全部拿出来,自己还要贴5万,放到内部盲池基金中,相当于自己一年只能拿到手10万,另外15万用来跟投了”。

而公司对外的说法是:给普通员工一个致富的机会。

“如果是跟投自己的项目也就算了,虚拟跟投还不能选择项目。” Alex有一点颇为不满,其他组投资的项目一言难尽,如果放在一个大基金盘子跟投,内心确实忐忑。

另外,等待基金清算又是一个相对遥遥无期的事情。一般而言,基金清算的周期在8年左右,最快也得5年。现在流动性这么大,事情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

放眼VC/PE行业,投资经理跟投自己的项目不足为奇,一是强化投资经理与项目的绑定关系,二是作为薪酬回报体系的福利架构。

但如今,事情正在渐渐发生变化——不同以往更多是自愿跟投,现在强制性跟投越来越多了。

Alex分享身边同行朋友的感受:对于自己负责的项目跟投,大部分投资人还可以接受,毕竟是经历过行业研究、尽调、竞品分析等环节精心挑选出的项目,多少还有些自信。

但如果要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来跟投公司的基金池,不少人内心犹豫起来了。

Alex开玩笑说,有房贷有家庭的投资人开始考虑转行了,而留下来的骨干投资人,大多短期内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依然很享受风险投资行业的魅力。正如华映资本季薇曾感叹:

“一级市场的投资过去几年很多人都换了赛道,或者创业、或者到企业去了,我觉得该走的都走了,留下来的对行业都是有热爱的。”

二、为什么在搞强制跟投?

内部跟投原本不是新鲜事,但最近被议论得越来越多。据Alex透露,身边不少同行都在引进和探讨硬性跟投制度。

一方面,这与投资机构普遍采用的薪酬制度有关。据了解,投资经理的薪资除了基本薪资之外,还有一块大头是投成奖。而关于投成奖,其实业内一直有所争议,只要投资团队把钱投出去,能否退出暂且不管,但最终团队能拿到一定额度的投资项目奖励。

某种程度上,投成奖确实调动了一线团队的积极性。投资经理为了完成投资任务,对于项目的挖掘几乎到了削尖脑袋的地步;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不乏一些投资经理与项目方一起包装公司,争取顺利通过投委会。

“先投出去再说,哪管后面洪水滔天。”如此一番操作容易导致过会项目质量良莠不齐,而投资经理拿到奖金就可以撒手不管,盈亏最终只有LP承担。

于是,越来越多VC/PE机构开始对投成奖下手,而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将投成奖改成硬性跟投——强制跟投能使投资经理对项目投入更多精力,将项目和投资经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连自己的钱都不敢投,LP的钱能放心给你管么?”一句话就能够让投资经理哑口无言。

另一方面,募资艰难的大环境下,VC/PE机构口袋愈发收紧。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今年5月VC/PE市场共计238支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47.9%,环比下降54.7%;披露募集金额531.5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4.2%,环比下降66.1%。

如今,机构发动全员募资已经屡见不鲜,甚至还专门设立了募资奖。此情此景,部分机构悄悄打量起了员工工资和福利津贴的“三瓜俩枣”。

任职于上海某腰部机构的Mike明显感受到了自家机构的“窘迫感”,比如开始要求投资经理坐班打卡、出差标准一降再降,团建经费直接砍掉了,甚至公司里咖啡机的咖啡豆都已经断供了。“财务把开源节流运作得非常好”他苦笑着说。

而强制跟投制度,既能将员工的收入收回盘活,也可以给LP更好的交代,“你看我们员工都自己投了,你也可以放心投。”这是强制跟投现象背后的另一层意味。

三、史上最大出清

曾几何时,风投圈留给外界无数“高大上”的印象。而现在,滤镜已然被打破,“风投造星”的时代不见了,行业大量出清。

尤其自5月1日起,《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正式施行,以扶优限劣为导向,明确登记备案原则和管理人登记标准,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5月注销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57家,数量环比上升96.6%。

消失的投资机构,并不罕见。

门槛提升了,职位变少。一位资深猎头Anne透露,投资行业每年永远都有大把的顶尖简历涌入,清北复交+海外藤校早已是一线机构的标配。随着投资主题轮动到了硬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医疗等赛道,分析师都要相关背景博士起步。

不仅如此,Anne还分享了她的观察:“跟我之前熟悉的IT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不一样的点在于,VC/PE行业里很多候选人,不是寒门贵子,而是正儿八经的白富美高富帅,高学历漂亮履历家里还有背景。”

这不禁让人想起,前几天引起热议的李嘉诚95后孙女李思德,年纪轻轻就已经参与40亿收购案。还有43岁的刘畅,从父亲手下接过新希望投资集团,正式执掌家族投资。以及创立C资本的周大福接班人郑志刚,他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着这份体面靓丽的工作。

但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就没有机会做投资了么?当然不是。“现在VC/PE更喜欢产业里走出来的人。”Anne补充说“你的第一份职业最好不要是VC,去其他行业锻炼锻炼再来会更顺。”

一位母基金合伙人曾说过:“投资经理岗位的天花板是很低的,即使给你一个合伙人的身份,没有从业经验也是名不副实的,我不认可年轻人第一份职业是做股权投资,这应该是一个中年人的职业,对年轻人来说,这有可能是职业生涯的坟墓。”

深入产业中积累,正在变得异常重要。正如一位本土创投大佬所总结:“每一个努力过的人都不会被辜负”,投资人一定要目光长远,不能只计较于短期回报,而应把精力专注于自上而下的行业研究,比别人看得更深更远,帮助基金投出好项目,获得超额回报。

此前,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曾分享:绝大多数人希望在短期内看到成效,最好是立竿见影,但事实是多数好的商业回报需要长的时间和耐心。VC从业者是相信长期成长能带来更大价值的一群人,满怀热情去发掘和支持创新事业,帮助创业者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进步。

“低谷总会来,低谷也总会过去。所有人都坐在钟摆上。”

(文中温妮,Alex,Mike,Anne均为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陈晓

相关推荐

年薪百万的我,前几天离开了PE行业
“红杉高瓴投了我否掉的案子,我是不是错了?”
风口渐停,周期之下彷徨的投资经理
大厂产品经理培训,成了「年轻韭菜」收割地
产品经理再就业
基金经理一年能挣多少钱?
一场「梦幻」的芯片投资:估值靠信仰,尽调可放弃
AI盯上了外包司机,看后视镜就被扣分,奖金拜拜
那些拿不到 Carry 的 VC/PE “打工人”
基金经理启示录:别把市场不当老师

网址: 我,投资经理,奖金变跟投了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0110.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