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薪资进行曲:涨潮与退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宇多田(ID:hellomusk),作者:宇多田,题图来自:日剧《我,到点下班》
一位L4自动驾驶卡车某部门负责人的简历,今年一直躺在猎头人才库里,做了大量推荐却无人问津。
原因无它,300万的年薪着实高到无人接盘。
“你说谁能接着住?现在市场上根本没有能给这么高的公司。况且这个产业没有商业化,资本含量高,其他产业再接也的确没这个能力。”
一位智驾猎头说,这样的特殊案例虽然不多,但智驾产业的确面临一个相对尴尬的处境:
市场虽仍然需算法人才。但站在企业角度,“高薪资注定的高人力支出”与“收入微薄”之间的矛盾在今年尤为明显;
而当产业热潮褪去,企业,特别是智驾企业,无不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上一次融的资,能否支撑下一年高达亿元的人力支出。
另一方面,中小公司HR也一直抱怨,2021年的风口,让一部分鱼目混珠的人同样水涨船高。
“我们很需要算法人才,但招不到人,因为年薪40多万没有人来。”
一家汽车硬件公司说,他们面了一家头部L2++公司的工程师,但面试N轮后,实在觉得对方工作不到三年,60多万的年薪完全匹配不了他的实力。
拂去泡沫,市场除了在考验每一家智驾公司的落地与生存能力,也正在变相考验每一个局中人。
一、起落
2021年曾让智驾猎头们赚过一笔。
那一年,是智驾钱袋子充足的一年,也是汽车产业对智驾人才最饥渴的一年。在这个垂类知识门槛高的产业里,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的“高级知识分子”们始终被高看一大截。
当然,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比亚迪2022年的应届生招聘表单里,计算机与其他专业的年薪有五六万之差。
“我们评估过,2021年智驾(软件&算法)相关人才的稀缺度与缺口,曾仅次于半导体,算是金字塔最顶端的市场。”一位在2021年踩准风口的猎头说。
“那时候,有硅谷大厂背景的计算机人才肯定不低于百万(年薪),但这种人才通常很难‘流通’,出来就直接抢走。而国内独角兽公司的研发平均也不低于70万(年薪)。”
他记得,那时候每个月必须要翻阅二三百份简历,因为来自新势力、L4与L2++公司的需求缺口很大。有五六年经验的优秀规控工程师,均可被深圳与苏州的L2++智驾企业以百万以上的年薪收入囊中。
而一个2022年才毕业的名校计算机硕士应届,在2021年底就被“围追堵截”,被某家独角兽企业以50万年薪迅速签下。
“举个例子,那时候,很多候选人可能张口要‘45万’,那企业会说‘48万’来不来?主动加几万,签字费也会给两三万。”
不过,这位优等生在2022年底就“二次毕业”了。
“大多企业肯定都是先不惜一切代价把人招来再说,但最终要看的是性价比。再怎么能融资,企业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猎头站在企业管理者角度,看法无比冷酷现实:
“企业这样做必然有问题。但另一个角度,如果他能力真的那么不可或缺,是否会被留下?”
的确,在这个几乎被学历精英填满的产业,根据L2++~L4自动驾驶公司的规模与研发工程师占比,很容易估算出,企业平均每年的人力支出绝不少于1亿人民币(这个数字是极其保守的)。
而在2022年之前,不少智驾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人来规范化计算支出。
如今,这也无怪乎有人传“一家L4公司员工因年终奖无故拖延而发难,CEO在HR群里叫嚣:‘让老员工赶紧走,再找又便宜又好用的应届生’。”
“你可以说创始人格局不大,道德水平不高。但这样做……你很难说不符合企业生存逻辑。”一位HR听到传闻苦笑。
总的来看,根据业内反馈,今年智驾薪资水位回落,到达了一个相对正常但略偏低的水平。实际上,有道德感的智驾企业也不少,但普遍也会收紧招聘岗位,或干脆关闭通道。
“某深圳智驾大厂从2022年下半年很多简历在池子里漂了两个月没动静。去年他们内部结构也有些调整,很多项目都是要做才招人组团队。后来觉得这样绩效不太行,就都砍掉了。”有猎头反馈。
不过,有的主机厂反而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譬如,某些自研需求的主机厂旗下年轻品牌车型,开始在“低水位”情况下广纳智驾人才,但也是更倾向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
当然,主机厂如今仍然不是名校计算机的首选。但同样,年轻人们要获得两年前的薪资水平,不太容易。
“除了市场环境,这几年人工智能热起来后,做深度学习的人才,真的越来越多。”
一位猎头说,从“感知”维度,企业完全可以从安防、手机以及互联网等太多产业去选,而智驾的感知跟这些产业相比,实际底层技术没有太大差距。
“公司会怎么选择?还是性价比。”
他提到,一位曾在安防企业做深度学习、年薪20多万的员工去了某家热门主机厂,而后者选择了他的终极标准,便是“便宜”。
虽然从技术角度,自动驾驶的“感知”与“规控”同样重要,但从人才市场来看,很明显,后者的“标价”要高很多。
“这类人才很难从其他产业寻找,基本都是在汽车和机器人范围里,而且半路转行很难,基本毕业后就一直做,所以比较抢手。”
有一位HR说,作为外行,他们也知道不少L4公司更多倚仗的是规控团队。
因此,根据人才市场的反馈,自动驾驶算法工种的市场受欢迎程度,目前来看大体是:
规控(PNC)>感知>定位。
而L4创业公司与Tier1、L2+智驾企业之间,这么多年也有一条公认的鄙视链——
“L4其实大多是看不上做L2的,尽管L4这么多年都赚不到钱”。
二、选择还是努力
一位智驾HR说,看一份工程师简历时,仿佛能“窥视”到他的前半生。
“不光智商,这个产业里都是一群极度勤奋的人,而且整体素质都是平均水平以上。约时间通常不会放你鸽子,说话也不会很满,相对我看的金融等产业,真的老实巴交太多。
但是,你会发现,两个明明毕业学校和专业水平差不多的人,却在5~7年里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很多时候,跳槽的时间节点,有可能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拐点。
譬如,有些同校毕业的人在2021年选择去了安防企业或人工智能公司,而有的则选择在那时迅速切入火热的智驾市场。而前者,曾遭遇一波圆寂潮。
“有个做算法的年轻人先去了一家杭州智慧企业。后来某主机厂参考他这份工作的薪资,涨幅后只能给不到30万的年薪。”
反过来看,2021年不少智驾企业意识到汽车前装量产落地的重要性,因此愿意向Tier1的项目管理人才开出瞠目结舌的双倍以上年薪——
而那时进入智驾企业的项目管理人才,也算是踩准了风口。
“一个不到3年经验的 Tier1 年轻PM,2021年到智驾公司拿到了60万+的年薪。”一位产业人士很唏嘘,他觉得按照这个人的工作水平,在Tier1只值30万。
“这就是时机与选择的重要性。”
一位猎头觉得这个薪资很合理——许多智驾公司没有平台优势,也没有量产优势,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短板”买单,所以高薪聘用PM无可厚非。
“非常简单的道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对这个人的未来而言,做结论还为时尚早。”
她指出,介于目前智驾公司的淘汰赛还在进行,即便很多人能暂时拿到高薪资,也会在水位降低后接受市场真正的考验。
只不过,的确有太多人的追求就是“单一且纯粹”——钱。
“很有意思,有个2017年毕业的工程师单纯为了提薪,一年跳一次,一直跳当然一直涨,一直都是螺丝钉,没好好增进功力。”
一位猎头说,很难想象,这个人6年跳了7家公司。
“现在好了,30多了不如年轻人有体力,又不是P7以上的专家级别,市场还会要你吗。赚快钱,要付出快钱的代价。”
此外,通常会有两种薪资打包策略,摆在工程师面前:
“一个是月薪低但年终奖占比大,给个18薪;一个是13薪但月薪高一些。很多人为了更多的钱会倾向于前者。但“坑”,也往往就在这里。”
当然,与普通打工人一样,所谓“大佬”们的轨迹也充满戏剧性——在到达某个高度后,不断跳槽“一路走低”,可能也是注定的命运。
某个所谓自动驾驶大佬,从吉利跳到恒大,又从恒大跳到小鹏,再从小鹏跑到一家后期成立、资本氛围浓厚的L4公司。直至这家公司在今年做了50%优化后,企业与个人的命运都显得愈加扑朔迷离。
“很多这样的人。行业也完全判断不了他们究竟行不行。”
一位猎头说,如果按照“做出点儿实际东西”这个标准,那“大佬”这个词其实也挺讽刺的。
所以,他提醒我,这些人即便在走下坡,所得到的东西也已远高于大众认知平均线。
“你想想看,很多能力不匹配的人踩准风口,拿到高薪。即便以后降薪,也会参考他前一份工作薪水,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他们都是幸运的。”
三、“花期”
当听到“花期”这个词被用在智驾上,着实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但想了一下,跟中国市场的互联网程序员们一样,智驾人才的确也有自己宝贵的“黑发黄金期”。
为了方便,智驾猎头们会把主机厂、科技公司的所有专家技术等级(譬如华为的17级云云),统一转化为“阿里P7与P8”标准。
而P7对应的薪资范围大约是60~90万年薪;P8则是百万年薪。
“很多人会觉得智驾软件产业的薪资虚高,但没多少落地,很不公平。但其实,非常公平。
因为一个人从硕博毕业,再一路爬到P7,你只有十几年的黄金期。
而在黄金期里,L2++公司几乎都是朝9晚12,甚至有的公司是熬到晚上两三点,天天加班是常态。
所以,钱既是拿脑子换的,也是拿命换的。”
一位智驾猎头抱怨说,自己的作息也被迫改变,因为很多时候要在半夜12点跟大疆、Momenta等公司的工程师通电话聊职位。
“Momenta与大疆属于‘智驾前装市场的工资Top级梯队’,但真是天天晚上12点,也不知道为啥能卷成那样?”
她觉得,既要闲又高薪的工作放眼全世界,都是天方夜谭,你必然要付出点什么。“即便是L4,资本愿意为你刻苦读书的前20多年短暂买单。但代价,也显而易见。”
而接下来,我听到了极为扎心、但却符合市场现实的一段话:
“坦率讲,智驾这个产业比较年轻,还没出现大批量35+的简历。但技术工种,我们也是基本看35岁你能否达到P7专家级别。
从现实情况来看,即便是名校毕业,对自我成长有清醒认知的人其实不多。
而40岁~45岁的简历,除非是大佬与高层,否则市场竞争难度很大,可以考虑创业和转行干点儿别的。因为你要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毕业的年轻人拼体力、拼脑力。”
很显然,从历史来看,“金字塔”层级存在于每个产业,淘汰不可避免。但对于智驾精英们个人来说,职业生命周期的确更偏“大开大合”。
而随着国内计算机毕业生未来5年的爆发式增长,这显然是一个更有利于企业(但个人更卷)的态势。
曾有智驾公司人士指出,公司里年薪90万以上的工程师一抓一大把,但量产业务却无论如何做不好,也看不上L2量产部门。
猎头听了后,给出的看法非常有趣:
“所以啊,大部分人即便眼看年终奖不发,福利取消,内心极度想离职。但实际最好的选择,是苟着。”
智驾发展,站在企业角度?还是站在个人角度?你会发现无论哪个角度,都是正确答案,也都是错误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宇多田(ID:hellomusk),作者:宇多田
相关推荐
智驾薪资进行曲:涨潮与退潮
腾讯COO:这几年热钱退潮,但高质量影视涨潮
大小智驾Tier 1,各有得意与艰难
大陆智驾:一场出牌合理的荒诞之戏
万众瞩目的问界M5智驾版即将发布……
百度Apollo发布旗舰产品城市智驾Apollo City Driving Max
攻坚长尾难题,Apollo Cloud 2.0 “三大关键能力”赋能车企智驾量产
「于万智驾」加速布局无人环卫,资深感知技术专家刘煜加盟任CTO
33台无人矿卡将驶入矿区,「希迪智驾」实现矿区场景商业化落地
「希迪智驾」获4亿人民币融资,融合“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大方案
网址: 智驾薪资进行曲:涨潮与退潮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0193.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