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劝你好好学习的人,可能也是最不尊重知识的人

劝你好好学习的人,可能也是最不尊重知识的人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10:49

前两天,朋友家里读高中的孩子要选科,他一时心血来潮,就看了看相关直播,结果被吓了一跳。看他在朋友圈里贴出来的截图,我也吓了一跳。

直播主们用各种夸张字眼渲染高中选科乃至大学专业的利弊,诸如“劝人学法,千刀万剐”“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去学天文,不如刨坟”之类。最终的职业指向,则以公务员、老师和国企为“最佳选择”。

有时想想,“斯文扫地”四个字真是太契合这个时代了。所有专业和知识的梦想底色都被刮得一干二净,就像市场里挂着的猪肉。从网上直播到线下,人们用最粗鄙的语言和态度审视这些猪肉并进行叫卖。大多数人似乎都忘记了,自己学的其实是知识,自己其实是个人。

当然,我并不否认对选科和专业的重视与倾向都是现实。那些看起来极其粗鄙的直播,或多或少也可参考,甚至有可能是一些平民家庭仅有的可参考信息源,事实上,这些直播面向的主要就是平民家庭。

毕竟,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父母因为自身知识结构和阅历,完全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参考,至于条件更好的家庭,孩子学什么专业根本就不重要。就像前几年看过一个调查,大致主题是为何富家女孩往往会选择艺术类专业。其实这事儿何须研究,她们不需担忧生计,更需要修养与气质。更幸运的是,只要她们有追求,那么不管学艺术、学建筑、学考古、学文学,乃至学技工,都可作为人生选择,家庭就是她们的后盾。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自述,来自一位小镇做题家,他辛辛苦苦考上了985高校,但读了考古专业。面对找工作的艰难,他慨叹道:“我高考时,我爸妈不懂,我也不懂,如果那时有直播,或许我会有其他更恰当的选择。”

不过,即使现实再如何内卷,这种将各种知识和专业猪肉般摆在案板上叫卖的粗鄙行为,仍然令我很难接受。因为这种粗鄙其实并不因为现实的内卷,而是一种传统。

大家鼓励孩子,总离不开“好好读书”,从城市到农村都是如此,老人更是如此。但他们真的尊重知识吗?未必。在他们身上有着一种极其可笑的分裂,一方面,他们认为孩子必须好好学习,但另一方面,他们会一次次告诉孩子,书上的东西没用,胡说八道的多,最重要的其实是精明长眼神会来事儿懂交际。在他们眼中,学习是为了学历,学历是敲门砖,混社会则要靠其他,至于知识,哪有经验管用?越是没读过书的人,越是认同这一点。

所以,重视学习并不等于尊重知识。当年的“读书无用论”其实并未打破,只不过变成了“学历有用,知识无用”,学习是为了未来找工作,而不是为了求知。

也正因此,“有用”和“无用”这两个词贯穿几代人的求学时代。课本当然是有用的,海淀黄冈的试卷当然是有用的,金庸古龙当然没用。后来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弹钢琴下围棋也变得有用,但一旦不涉及到加分,立刻又变得作用不大。

如今家长们的过度焦虑,也从不是基于知识本身。也正是因为“读书无用论”的侵蚀和“唯学历论”的矫枉过正,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搞明白:将知识分为“有用”和“无用”是极为短视的做法,“读‘无用’之书”往往是一生关键。

我见过太多除了课本之外,没读过几本课外书的博士硕士,专业基础不见得多好,人也相当无知加无趣,与其说是应试教育的错,还不如说是家庭教育的错。

也正因为片面强调“有用”,很多中国人对学习的看重经不起任何“风浪”。这几年“读书无用论”再度回流,一方面确实跟大学生就业难有关,另一方面也跟家庭的短视有关。在他们看来,学习的“有用”就等于考大学和找工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利益投资,一旦面对社会形态的变化,利益无法最大化,学习的有用度就会大大下降。

他们不会明白,从概率上来看,知识与人生发展更多呈正比,即使非要将知识片面地与财富挂钩,所谓“不读书也发达”,也不过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或是正常社会里的偶发例子,从来都不具备普遍性。除非是一个非正常社会,但非正常社会更需要好好学习,这样才有能力实现流动,去一个相对正常的社会。

古代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似尊重知识,实则尊重的是读书可能带来的权力。

1905年,科举制废除,传统私塾逐渐被新式学堂所取代,现代教育正式传入中国。这是一场与世界文明的接轨,而且是一次颠覆中国传统的知识革命。

现代教育传入中国后,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取代了四书五经和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西方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成为获取知识的依托。

它所颠覆的不仅仅是思想和思维方式,也颠覆了教育的定义。

何为教育?不是用经书中那些并不看重逻辑的玄虚道理解释人生乃至世界,更不是“学得文武艺,报效帝王家”,而是细分学科与门类的常识学习。比如,你必须忘记先贤的“天圆地方”,而是要明白“地球是圆的”。教育还是逻辑学习,因为你的价值观往往取决于逻辑的优劣,否则在生活中就难免发出“你行你上”之类的谬论。也正因为常识和逻辑的存在,教育还是一个破除经验的过程。

我们从小都经常听到“读书读傻了”之类的话,它的语境其实并非在批判应试教育,而是人为将读书与社会割裂,然后以“经验至上”的态度告诉你:读书读多了没有用,还是经验最重要。

还有那种显而易见的曲解,就像将“中庸”理解为和稀泥那样,有些人动不动就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百无一用是书生”出自的那首《杂感》,不过是诗人黄景仁自己的宣泄,前半句是“十有九人堪白眼”。

这种经验主义和刻意曲解,不仅贯穿于中国教育,也根深蒂固于许多人的心里。

前几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经验也许是这个时代最无用的东西》。几年过去了,时代印证着这一点。

在人类历史上,“经验”一度是最重要的东西。那时,人类的生活半径狭小,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去过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未曾离开自己的村子;那时,人类的社会关系基本固定,局限于村落和宗族;那时,人类获取资讯的渠道仅仅是口耳相传,即使改朝换代的大事,也可能拖个一段时间才知道;那时,识字的人很少,在印刷术诞生以前,书籍主要靠抄写,因此藏书也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情。

因此,那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会很有说服力。因为在简单而节奏缓慢的小农时代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重复而为之,比如如何种地,如何割草,如何打柴,如何剁肉,全都是熟能生巧的活计。大多数生活经验也无可取替,比如对天气的判断,对婴儿的照顾等。至于所谓的“人生经验”,当然也以随大流为主,长此以往,自然生出一种对“与别人不一样”的恐惧。甚至可以说,你的经验是唯一可以传于后人的东西。

可现在呢,一个人一天所获取的资讯甚至多于中世纪时代一个人一辈子的信息量。你身边拥有无数获取信息的工具,手机、电脑、电视,即使你坚持传统,抱着字典和辞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程飞速前行,以至于人类一旦重拾经验主义,往往就意味着倒退。也正因此,强调经验本身就是反智的。在现实生活中,张嘴就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人,普遍智识水平很低,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也没有逻辑,更没法尊重知识,所以只能借助所谓的经验来为自己贴金。

那些“重视学习却不尊重知识”的中国家庭,本质也是经验主义作祟。正是因为经历过“读书无用论”和“唯学历论”的经验,他们才会漠视知识本身。

也正是因为漠视知识,只在乎学历和找工作,所以那种粗鄙的选科、选专业直播才会如此大行其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相关推荐

劝你好好学习的人,可能也是最不尊重知识的人
哭着吃过饭的人,不会垮
相似的人比互补的人更适合在一起
赶时间的人
字节跳动的“好好学习”折戟,玩转知识付费不容易
当“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扫大街”遇上“普职分流”
非官方商城破发的 iPhone 11 能不能买?我劝你小心被反薅
好好学习App关闭之后,百亿投入并不是字节跳动教育的“解药”
缺爱的人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不炒股的人,可以跟巴菲特学什么?

网址: 劝你好好学习的人,可能也是最不尊重知识的人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0835.html

所属分类:技术控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