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人,面临“40岁尴尬”
前些天,跟某公司的大区经理聊天,说到该大区过去一年、一线业务的离职率在50%左右。但从上到下的中层管理者却没有一个离职的。“大家都年过四十了,升,升不上去;跳也没有机会”,最后只能忍着、熬着。
一、40岁尴尬
当下,快消公司的一个现状就是前线的业务更换频繁。当然,我们说50%的离职率算高吗?对比一下外卖骑手80%以上的离职率,也不算高。可一线的业务人员的工作要求或者技能却比骑手这类略高一些,但就越来越多货拉拉司机做配送这个情况来看,一线业务的技能在于我们所说的客情。
所以,通过三个月左右的培训,业务人员的基本技能还是可以掌握的。50%的离职率看着夸张,也不算完全不能接受——只是这个离职率背后,是在说现在快消行业遇到的困境——业绩难完成,大家工资低,拿不到工资就只有离职。不过,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却是一动不动的。
是他们拿的工资高吗?不是。在很多企业变革的情况下,一线业务拿提成,管理者拿KPI,很多中层管理者的工资不一定比业务拿得高。尤其是很多企业把KPI的达成定为60%以下得0分,那中层管理者只能拿基本工资。不离职,只是单纯地因为外面的需求少。
互联网公司有35岁的年龄焦虑,快消公司其实35~40岁之间还可能去闯一闯,但当40岁这个门槛过了,基本没有人再去闯——不是不想闯,而是没机会闯了。令40岁中层管理者更难过的是,相较于40岁以下的人,他们是见过快消行业高速发展时期的。曾有个高层说过,自己在41岁的时候就做到了公司的总监,可下面的兄弟到了40岁这个年纪,基本上还只是个中层管理者,再好一点点是中高层。但离真正的高层,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较于年轻人,40岁的中层管理者们有多少在自己25、26岁时想,自己40岁的时候一定要超过领导。可真到了40岁的时候才发现,不要说追赶领导曾经的位置,自己现在的位置可能都不稳。
当然,不是说后面的年轻人能上来顶位置,这样能升上来的还是少数,大部分年轻人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离职了;真正的压力在于你觉得原来比你差的同事们,熬着时间年限也都升到跟你差不多的职位了。可公司往上升的位置是越来越少的,上面的领导者大体在50~55岁的年纪,你想升上去,要熬到别人退休,就还有5~10年的时间。可就算熬过这5~10年时间,你是否还能升得上去,成了问题。
40岁中层管理者之所以悲催的原因就在于此,他是看到过希望的。他是看到过行业里40岁升总监、分公司经理的。他不是那些35岁以下的“年轻人”,没看到过、索性也就早早断了念想,早早换个公司或者行业。
而等当下“年轻人”熬到40岁的时候,发现当下50~55岁的高层们已经退休了,机会就来了。并且,他们比这批“40岁”管理者年轻,升职的机会更大,毕竟这些年的口号都是“年轻化”,现在是口号,到10年后可能就已是行业普及了。
显然,公司大发展的时候,他们因为年轻,要锻炼,升不上去;公司高层相对固定时,他们因为没位置而升不上去;当公司的高层退休的时候,他们又因为太老竞争不过“40岁”的……于是,他们成了当下中层管理者最难过的局面。
是因为当下40岁的管理者们没能力吗?
他们没有50岁高层的大局观,没有30岁后来者的冲劲、创新性?显然不是。当下多少40岁的管理者多少都是高层的左右手,基本上大部分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都是如今40岁中层者干的活。有个兄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20多岁的时候,听到别人说,你帮领导做报告,做问题解决方案,厉害啊,早早就培养了大局观,将来前途不可限量……那时候我信,也会热血澎湃;可当我40岁,升到现在这个位置,公司的各种中层岗位都做过,依然要帮领导分析,帮领导做报告,你还说我有大局观,有未来,我不信。
每个40岁的中层管理者都信过两句话,一是培养大局观;二是未来这个位置你有机会。这两句话,让人觉得自己要等,要磨炼。当外面的诱惑来的时候,总觉得再熬一熬,可能职位能更进一步。何必拿一时的高薪换未来安稳的“高薪”。就这么一等、一炼,外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公司的晋升空间也越来越少,而自己却在变老。
二、生不逢时
我们说,当下快消行业40岁的管理者的尴尬局面,主要是因为生不逢时,次之是“没那么优秀”。
当年的40岁管理者大部分是80后,他们步入快消行业的时候,正是快消企业大发展的时机,他们步入行业的情况与当下的外卖骑手差不多,快消不需要太多技能,但工资还不错,需要大量人手;要么就是刚大学毕业,很多企业尤其是国内的企业并没有完善的管培生制度,让这一批大学毕业生们忙着铺货、给领导做报告,等等。
在这个大发展的局面下,领导岗位一般还是以70后为主,80后很少能做管理者。这样的结果就是70后、80后升职都比较快速,从业务到主任到城市经理到区域经理甚至到大区经理,这些速度80后们与70后的速度基本上一样。
只是,到了大区经理再往上升的位置,企业更多的是以70后们为主。高层管理者在彼时更多要求经验、论资排辈。我们看一下,如今大部分的畅销品都有个十几年二十来年的历史,什么冰红茶、红烧牛肉面、红牛、阿萨姆奶茶,就连最近火起来的东方树叶上市也已经超过10年。
其时,这些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操作者、大部分当时的年纪也在40岁左右。在这些产品畅销的过程中,这些40岁的管理者们,升到高位,甚至说是躺在功劳薄上吃“自己的过去”,那也是有资格的。
我们看许多企业的品类销量最好的时间,很少是在当下的。王老吉、加多宝凉茶这样的单品历史销售高峰在2016年左右,其它多SKU企业盘点下自己产品销售的最高峰,在7年以前或者说是10年以前都是很常见的。那时,这些80后的管理者们,彼时也不过是34岁、35岁的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正是看着前途光明,谁也没想到,34岁升的岗位就成了自己职位的尽头。
当下40岁的管理者,是在高光时候没升到足够高的位置,而后就是后续快消品行业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各类的竞争加剧,成本升高,虽然看着自己的职位没升高,其实还在享受着未增时代的各种“负利”。有多少人经历六年以上不涨工资的情况,要知道在快消企业高速发展那些年,不仅岗位多,每年还把基本薪资加个200~300的。但最近这几年时间里,大部分企业基本不涨薪资,不仅不涨,其实很多人拿到手里的工资,是比6、7年前还要低的,各种福利的变向削减,各种KPI任务加重。
尤其是近些年,公司的业绩压力大,一线业务离职率高,在各种数字化系统的分析要求下,说要中层管理者身先士卒,冲在一线,那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工资越来越少,活却越来越卷。
如果跟多数40岁的中层管理者接触,在快消品行业高速发展,渠道种类丰富的当下,其实他们对于一些新渠道、新事物、新操作等方面是更易接受、更有自己想法的,他们是能理解并能把握一些当下的消费流行势头的,他们对于社区团购、硬折扣、零食渠道、电商带货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不会单纯地认为这些新兴渠道是在抢自己的销售,而是更全面看待这些渠道对市场、对业绩的帮助。易接受新鲜事物,并能把新鲜事物做好。
相对于30岁或35岁的管理者,40岁管理者的大局观对于新消费公司来说更为宝贵和全面,且因为给到个高层岗位,让他们极度渴望再最后冲一下,干劲、稳定也是更好的。
只是,当下40岁中层管理者的机会太少,而家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让他们越来越图个稳定;软肋多,也让他们能够忍着工资低,还要干下去。即便没希望,也只能熬下去,最后,与企业一起变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品内参(ID:fbc180),作者:听涛,编审:橘子
相关推荐
快消人,面临“40岁尴尬”
某区域快消经销商“爆仓”,原因何在?
为什么快消员宁愿离职,也不做快消主任?
5G时代,零售快消赛道准备好了吗?
水深火热的快消品市场,经销商如何赚钱?
快消行业企业需尽早为内卷突围布局
直击快消B2B:线下流量入口的守门人
快消品:线下渠道还是重中之重
人到中年,难逃尴尬
败走快消行业,阿里、京东为何做不好这万亿的生意
网址: 快消人,面临“40岁尴尬”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0977.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