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19年10月22日 07:47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志象网”(ID:passagegroup),作者 韦海军,36氪经授权发布。

国庆前,大观资本携手合作伙伴,访问17家扎根印度市场的企业,包括4家大观被投企业,也正在印度发展壮大。结合投资经历和实地所见,大观资本创始合伙人韦海军写下了自己对印度市场的洞察。

2019年9月23日下午,我们一行中国人在印度南部最大的的批发市场Chikept里穿行。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此前,德干高原雨季的一场豪雨刚刚偷袭班加罗尔,我们躲在蠕动的汽车里,车外的摩托车骑手身无遮挡,任雨水洗劫。

巨大“混乱”中,没有印度人焦虑不安,所有人都保持着神奇的平和状态。无序中的秩序,贫穷中的困顿与活力,印度式悖论,似乎是这个古老国度的宿命。印度市场的反差、戏剧,对于一名熟悉互联网投资的中国人,是某种意义上的提示器,提醒我从固定成见走出来,因为任何预设和成见,都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另一面。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这与我上一次来印度的经历和感受大相径庭。2016年,第一次来印度。三年之后,我们花了七天时间,走街串巷,与底层人摩肩接踵。也登堂入室,拜访印度一线的创业者,同一个物理空间的巨大反差,可谓如梦如幻。不过,与三年之前相比,我还是发现了一个新印度。

反差

落地印度,入住酒店会让人非常恍惚,这是一个满眼望过去就存在巨大反差的国家。

怪不得2016年我第一次来印度,就有大哥说这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特别这次,同行的王耿兄弟在市场拍到了一个晕倒的人,无人理会,似乎更印证了这样的说法。

印度从消费能力、宗教信仰甚至语言,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好奇:到底是什么力量,把这个如此分化的次大陆维系在一起的?

一周的行程,我时刻感受到印度与中国的反差。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效率: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习惯性焦虑的中国人。在印度深深的感受就是急也没用,就这样。印度文化中对效率的理解显然和中国人不一样。印度的效率是妥协以后的结果。

秩序:和前面的感触一样,所有差异背后,仿佛隐藏着一种秩序。压着黄线穿城而过的汽车,和无视红绿灯直行而过同样的汽车,竟然相安无事。所有人都慢了,但是所有人都不着急,这种诡异的秩序感在我看来竟然有一种无比微妙和难以言说的美感。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两天下来,在这个市场中,被中国创业者和印度小伙伴反复提到的词语就是:规则。表面混乱的背后,是对某些规则的遵守。

这是个比想象中更有规则的国家,特别是对创业来说。我们邀请的律师介绍了从公司开办、人员雇佣、金融牌照、游戏牌照的审批与注意事项,事无巨细。

对中国出海创业者来说,认知市场、满足用户需求是第二位的,熟悉和了解规则,尤其是其与中国的差异,是出海创业者必须先具备的技能。规则既有政府监管部门的政策,也有当地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合作:体验了下印度的国球——板球。和美国和日本喜欢的棒球很类似,简单运动背后也有很多细微的技巧。印度小伙伴个个都玩的兴高采烈。板球的对抗性看上去不强,但是却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很多人反映印度人很抱团,可能与板球运动培养的小团队精神有关。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Jugaad:Jugaad的意思是差不多,凑合。有一个中文的对应名词:“俭约创新”,印度有很多类似的创意。IIM的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这种文化背后的弊端,就是创业中找不到真正的核心问题,解决一些边角料的需求,很难大成。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Jugaad的文化,又造就了印度人强大适应性,不墨守成规,能做微创新的特殊能力。

针对印度的文化特点,作为一个中国人除了细细的体会世界大而不同的微妙外,更能深深体会中国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守住中国文化的根,就守住了自己的身份识别。

印度创业者

在班加罗尔的第二天,我们拜访了如日中天的 Meesho,它刚完成1.25亿美元的融资。如果不是近距离走访,单纯从市场数据来判断,很容易落入经验主义的俗套,对项目有错误的判断。

1、Meesho的主要用户是小B用户,家庭主妇占80%,然后是学生和一些穷人。(如果不是生活在印度的朋友提醒,印度妇女的消费地位低下,在Meesho我就错过了这个细节)。

2、Meesho的产品品类以时尚类为主,服装的平均客单价是8美金,鞋子是14到15美金,化妆品2到7美金。

3、持续12个月平均25%的增涨。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国内很多人把Meesho看成是印度版的拼多多,这次考察,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了。我认为Meesho更像年轻的淘宝,如果有时光隧道的话,请穿越回去观察一下。

印度电商平台的竞争程度超过了国内。但是9大电商平台盯着的都是存量用户,是有消费力的用户。Meesho所覆盖的家庭妇女,是没有消费地位的,如果Meesho能销售和输送独立创业的财富梦想给这些家庭妇女,那么这是有革命性的。

国内对于印度女性有很多误解,社会地位低下,就业率低,无法否认这不是事实,但也有很多女性创业者正在打破这种成见。

在另一个创业中心古尔冈,我们参观了Popxo,它成立于2015年,是印度最大的女性线上社区和最大网红平台,目前已经拓展到电商业务,打造网红+流量+电商模式。而且,创始人也是一位女性。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这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公司,如果不是身处印度,预先脑子里装满假设,到访公司的时候会忽略这里是印度。它身处在一个时尚的现代的办公园区。前台和整体的装修风格类似Facebook的风格,甚至更精致。办公空间的设计是最新的理念。员工的颜值和消费力看上去都不差,女性奢侈品包包随处可见。这在印度创业公司很少见。

创始人全程站着沟通,对话充满力量,如果你问的问题很无聊,你会感受到对方发自心底的质疑。所有问题都直接给答案,没有印象中的绕圈子,被问及竞争,对比印度电商以及对比她们和meesho的区别的时候逻辑清楚,观点鲜明。

整个沟通参观非常有效率,是个印度女强人。忘记说了,公司女性员工居多,改变了自己之前建立起来的很多固有认知。

Delhivery也位于古尔冈,它号称印度版的顺丰,办公室气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相比班加罗尔的公司,德里走访的两家公司普遍感觉节奏更紧张,气氛很像国内国际的创业公司。Delhivery占据整个建筑。技术人员有400多人,客服人员竞争繁忙。会议室全满,到处都是探讨问题的人。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与三年之前相比,我感受到印度创业者巨大的进步。

在班加罗尔10000 startups路演的印度创业者,是另一番景象。他们大多背景很好,商业素养很高,介绍商业计划的时候,无论PPT的风格,还是面对面的沟通技巧都值得中国创业者学习。但是,和正在路上的创业者一样,他们大都需要灵魂三问:你是谁,在做什么,未来在哪里。很多创业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假问题,脱离了市场上最硬核的需求,一切都很难成立。

这一路,我在印度创业者身上看到一些不同的气质。

1、拥抱变化的态度:在访谈中,听到Paytm的印度朋友谈到变化,感受他们拥抱变化的态度和中国创业者有一些不同。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中国文化天生有对变的理解。易经讲的就就是变化。所以中国创业者有一种天生拥抱变化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印度到处堵车,各种状况不断。生活在其中的人需要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更多的是一种接受。虽然接受,但是有一定的被动性。

2、利润代表的发展阶段:从创业投资的观察上来看,虽然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但是一个市场对企业盈利性的包容体现了这个市场的可能性。在国内这两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家开始厌恶不盈利了,投资更追求确定性,这有经济大趋势的原因。这个时候创业创新的压力也很大。

印度企业很强调盈利。这代表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不同阶段的企业对盈利性的追求不一样。虽然有的印度企业估值很高,但是整体来看,印度创业者相对比较理性、务实。

3、出海全球化:出海全球化是所有企业发展自然而然的趋势。Paytm除了印度外,还在日本和加拿大有自己的用户和服务,他们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印度这么复杂的场景都能搞,出海其他国家更容易,这一点和中国企业出海的逻辑很相似,但是印度企业有语言和文化的优势。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对中国企业来说,重视印度特殊的语言文化优势,雇佣印度高管,在印度市场演练摸索清楚国际市场的规则,把印度作为出海全球的中转站,可能是一个靠谱的选择。

4、对竞争的理解不同:这是个遗留问题,需要人回答?在访谈中,我感受到印度创业者和中国创业者对竞争的理解有微妙的不同。具体不同的维度是什么,除了文化差异外,更希望了解行为上的差异,了解企业发展中因为对竞争认知不同而引发的决策差异。

中国逐浪者

在班加罗尔,我约Krazybee的创始人万洪兄早餐(感恩百忙中来酒店约见),他依然是16年刚见到他时候的激情澎湃,作为中国出海印度的典范,他保持了优秀创业者的特征,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作为星商的投资机构, 对其出海印度还是有一点惊喜的。这一切要得益于志象网2018年安排的一场中印活动,让星商创始人张海政看到印度的机会。几乎不到一年的时间从第一个印度同事到整个团队占满一个楼层。依靠国内的供应链,很快地扎稳脚跟。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把星商看作是一个国际公司,拓展印度市场可以看作是其自然而然的多元化国际市场的开始。

在班加罗尔,我们走访了特步的专卖店,一加手机的旗舰店,也系统的了解了vivo进入印度的情况。

特步:特步出海不是鞋企的个案,实际上扎根厦门晋江一带的中国鞋企普遍都在尝试出海路径。大部分选择东南亚或者欧洲的部分国家,特步进军印度非常有开拓精神。

中国鞋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所推出的鞋子在印度市场上技术领先。印度的通关速度慢,需要20多天(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只要3天多),这就导致印度市场的服装和鞋不能按照国内的惯例,季节安排;需要分拆规划,这是个挑战。

另外对于特步来说,目前只是门店直销的模式探索市场,未来到底是采用直销还是批发等创新的销售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印度的用户购买习惯和中国用户比起来有区别。在销售门店,用户进店流量大,但是转换购买要比国内低很多。其实在互联网也一样,用户量大,但是付费少。

一加:一加的旗舰店设计的非常高端漂亮,一如其在印度用户心目中的地位。二楼的体验厅坐满了等待的年轻人,连一个空位都没有。墙上挂着一加将要上市发售的电视,里面播放着游戏比赛的动画,用户留言的便利贴粘满了墙面。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在三楼,张贴着很多中英双语的海报,是一加特有的文化。很多标语中能看出来一加的秉性:Never Settle,Open,Benfen,Believe,LoveWhat You Do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vivo:vivo出海印度并不是一帆风顺。从2014年国家经理正式驻扎印度,直到2017年都是市场培育期。到现在Vivo成为印度用户最喜欢的中国手机品牌之一。市场占有率很高。

如果说东南亚是OPPO领先,印度vivo在另一个市场谱写了属于中国品牌的自豪故事。送我们回酒店的司机使用Vivo手机6年了,对vivo的服务赞不绝口,原来vivo的所有售后都是自营的;另外在印度全国有庞大的促销人员。

印度用户的平均换机时间是15个月,而中国是18个月。印度用户追求电子产品的时尚感,有年轻人个人拥有10多台手机,这和早期的中国用户很一致。

亚洲世纪

今年3月,金融时报曾发表一篇文章,认为亚洲世纪一定会开始,全球的经济重心一定会转移到这个区域。到2023年,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亚洲将占到三席。

Paytm无疑是亚洲世纪的一个象征。

它从一个解决细分领域具体问题的创业公司,成长到现在拥有清晰产业定位的巨头,阿里巴巴功不可没。阿里投资后的深度赋能,无论从产品各个模块的设计,还是实在可行的业务脉络,更有积极参与的投资规划,一如阿里巴巴自己高屋建瓴的战略规划。

此前,印度用户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很深。因为对英文的熟悉,他们获得认知的渠道也大都是英文媒体与内容。

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移动互联网走过的发展之路,提供了非常多的场景解决方案。这些场景和消费和生活联系密切。印度用户的消费行为轨迹很接近早中国,这是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对印度具有参考意义的原因。

那么,印度对于中国又有何意义?

1、中国企业的国际研发中心:印度的创业者有一大半在做SaaS,从技术实现上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他们大量的外包服务经验,对很多即将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有帮助,他们熟悉海外用户的思考方式;比如Lark,很适合在班加罗尔搞全球体验。

2、电视代表的传媒生态:一加发布了电视,TCL一直在印度有巨大投入。连访谈中偶遇的几个人都在做这个(孟买酒店里遇到做显示器的电商卖家)。打开酒店的电视,印度电视媒体的发达超乎想象。类比国内用户早期喜欢“晚会”等综合娱乐(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次联欢会,印度人也喜欢群体演出)这样的背景,不只是硬件企业的机会,更是一些内容平台的机会。

3、消费与零售:印度本土的消费品并不弱。特别是印度人均消费占比很高,所以在这里做低端消费的竞争会非常激烈,并不比我之前预想的乐观。做高端消费能力受限。所以不能用大众消费品的思路来做。个人认为做差异化,依靠强大供应链的零售与消费有机会。

4、移动互联网,印度市场有两个特点:

1)过早暴露在国际巨头视线中(《世界是平的》举的就是班加罗尔的例子,太平了...)。

2)印度多元文化,把国家的消费习惯割裂成很多块。用IIM教授的说法,就是“你不需要一个印度策略,你需要在印度不同地方有不同策略”,这一点很要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不要太超前配置,要研究用户的元需求,是穿越文化,穿越政治,关乎人性基本需求的原始应用和服务。移动互联网中服务B端用户有巨大机会。此外,在金融与服务、内容与教育行业,也都会冒出一些新的机会。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国际资本(包括中国资本)在印度有哪些投资路径?

1、在印度市场活跃的投资者:科技巨头、大型PE(国内的是复星)、产业领袖(OPPO,有自己的生态)。

2、进入方式:战略协同。目前大部分的投资还是围绕为我所用产业战略协同的思路;大面积的vc生态还没有成型。

3、投资方式与退出安排。并购为主,投入为主。

4、特别注意:区别于大投资者的战略协同,很多个人投资者和小机构隐蔽藏起来的一部分心态是投机,机会主义。需要特别区分。

国多财则远者来

10月1日,我在阿拉伯海边,敲下这些文字。微信朋友圈上,壮观的阅兵式不时将我的注意力拉回中国。

在异乡,我感受到,正是因为祖国的务实和强大,才有我们现在的“出海全球”。也正是因为国内细分领域的多样化发展,才有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消费、制造业等的百花齐放。

在回程的飞机上,我读到管子的“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对比印度,体会更加深刻。

对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面对团队、市场以及竞争等等,最好的方法就是“守其一,万事毕”,那么到底守什么“一”?这个一就是“多财”和“辟举”。多财就是务实,说大白话就是好好挣钱。辟举就是岗位职责明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活干。

看上去是两个目标,实际上这两个目标是合一的。对内“辟举”,对外“多财”。作为企业管理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守住内部管理这个一。

对于企业来说。务实是根本。回归商业的本质,要务实赚钱。这一点是根本,围绕这个,现金流的管理,成本的控制,战略的选择都只是方法。

具体到印度发展,如何“多财”,就是如何务实。在德里工作多年的王瑶姐说的好:“来印度不能赚快钱,赚急钱”。调整预期,合理规划企业的行进路径就是务实。班加罗尔见到坚朗的兄弟,给我很大的触动,相比互联网企业,坚朗长期耕耘,点滴收获,笑到最后;一加、Vivo等中国企业都务实智慧,扎根很牢。

具体到大观资本,两印市场一直是我们看好的市场,原因就是积极消费群体的存在;这次考察印度,更清晰了这个认知,也指正了之前盲目的地方。这个路径到目前来说依然有一点特别清晰,当下专注在中国背景的创业者,未来逐渐全球化。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加上印度市场的生态,大观会:

1、加强本地化能力,就是对印度市场的落地能力。

2、寻找合适的创业者,协助完成国际化。

3、坚持移动互联网和消费。

4、与细分领域的巨头建立战略协同,特别是早期生态。

相关推荐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深耕12年后,UC“惜别”印度
印度疫情日记 :一个印度农村的防疫样本
最近,我老板疯狂去印度看项目
李志刚:2020年后,新巨头将在这些领域诞生
印度禁掉59款中国应用背后:一个奇葩的印度互联网市场
到海外去丨S1E07 投资出海三年,他们说中国企业出海会是一个新常态
“数字印度”崛起背后:五百万印度 IT 人共筑科技创业新生态
春节我在印度卖口罩
印度有没有高端市场?

网址: 三年后,我发现一个新印度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3723.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