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2月03日 08:00

编辑:石亚琼

当一枚巨大的火球点亮天际,SpaceX的载人火箭逃生测试随即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太空逃生舱借助推进器,高速离开爆炸的火箭,最终落入大西洋,宣告了试验的成功。

2020年1月19日(美国当地时间),SpaceX故意摧毁一枚四手“猎鹰9号”火箭,只为完成载人火箭逃生测试,为即将进行首次载人任务做好准备。在此之前,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兴举国之力实现了载人航天。1月29日,第四批星链卫星发射入轨,商业航天的高光时刻与商业化前景齐至。

大洋彼岸, Elon  Musk的中国同行们经历了2018年的融资小高潮后,在2019年遇到了融资的小低谷,全年融资金额仅为15亿元。

资本遇冷的另一面,是商业航天公司连番展示“肌肉”的热闹。这一年,星际荣耀成功发射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枚入轨运载火箭,蓝箭航天完成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 200 秒试车,天仪研究院将7颗卫星送入了太空……

商业航天不仅仅是情怀,更是从BP走向落地的商业产品。只有稳步推进技术、发展业务的公司,才能从大市场中收益,才能在大竞争中胜出。

国内政策日渐明晰,中国商业航天“破茧而出”。体制内与国际“榜样”再续传奇,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向阳而生”。 

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

对于中国的商业航天公司而言,2019年的可能是一段幸福自豪的时光,也可能是一场共克时艰的旅程。这一年,有公司实际完成了2-3轮融资,有人估值腰斩依然无人问津……

一级市场正在经历可能比预期更差的大环境,倒逼一级市场回归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创业者切身感受“马太效应”,头部公司获得更高溢价。

商业航天赛道公司感同身受。据36氪的不完整统计,2019年全年主要商业航天至少披露了17笔融资,总金额在15亿元左右,而2018年披露的融资总额在21亿左右。作为时代背景的是,2019年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交易数量降幅超56%、交易金额降幅达35%。

身处刚刚起步的赛道,头部商业航天公司仍然获得溢价。蓝箭航天2019年拿下6亿融资,是2019年披露的最大规模的融资事件。银河航天未公布具体融资金额,此轮融资之后,该公司估值为50亿元人民币。

至此,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第一梯队民营非上市公司已经累积了超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长光卫星的累积融资已达30亿元,蓝箭航天累积融资超14亿元,银河航天累积融资超9亿元,星际荣耀和零壹空间的累积融资均在8亿元左右。第一梯队公司在累积融资中已经与第二梯队公司拉开了距离。

资本市场寒意更甚,投资人更为理性。商业前景更加明朗的火箭公司,相较于卫星公司融资金额更大。除蓝箭航天外,星河动力也获得了1.5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凌空天行和天兵科技都前后完成了两轮融资。

据鲸准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创投市场当期交易事件数量同比下降11.8%;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再次出现下降,降幅为28.2%。进入2019年,创投市场总交易数量已经降至少于4000起,降幅达到61.9%。另一面,市场整体环境日益严苛,少数头部优质标的吸引了更大规模的融资。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2019的成绩单

无论是民营商业航天还是国家航天来说,2019年都是成绩频出的一年。首星入轨、首次发射、零的突破……是各大新闻的常客。

资本是助推器,只有业务稳定过关的商业航天才能被资本成功送入“正轨”。2019年,首星入轨、首次发射、零的突破……都是各大新闻的常客。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破茧而出,步入“正轨”。

1月,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零重力实验室的“灵鹊-1A星”以及“潇湘一号”03星通过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7月,星际荣耀研发的“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首发入轨,实现民营火箭发射入轨“零的突破”。

10月,蓝箭航天的天鹊TQ-12液氧甲烷液体火箭发动机顺利完成变推力长程试车,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首款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全程点火试验。

12月,国星宇航“科幻世界号”卫星成功发射,星途探索的首型商业亚轨道运载火箭“探索一号·中国科技城之星”在酒泉实现飞行……

一次次发射、一次次试验背后是商业航天公司对早些时候提出的战略的积极执行。

火箭公司紧锣密鼓地开展着自研火箭以及发动机的各项试验:九州云箭成功完成了自主研制的“凌云”10吨级变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多次整机深度变推力热试车试验;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首发入轨,以及“焦点一号”完成500秒全系统试车;蓝箭航天 TQ-12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通过200秒变推力长程试车,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TQ-11)装配完成,“朱雀二号”中型运载火箭的两型发动机均生产完毕,已进入试验阶段;星河动力商业运载火箭“谷神星一号”完成全部一、二、三级主动力系统地面热试车;凌空天行成功完成“天行Ⅰ”火箭遥二飞行试验;零壹空间发射OS-M发射失败,虽败犹荣……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来源:艾媒咨询

另一边,长光卫星、国电高科、国星宇航、微纳星空、欧比特、千乘探索、银河航天等公司,都各有专注地开始了自己的卫星研发和星座建设: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星座共入轨6枚卫星;国电高科则有3颗卫星上天,同时上线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正式开展应用服务;天仪研究院完成了了7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其中一颗为天启星座卫星)、千乘探索发射了首枚业务首星,微纳星空有4颗自主研发的卫星入轨, 欧比特“一箭五星”;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将首颗5G宽带卫星送入太空……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此外,下游的应用也出现新的尝试。AI的加入,丰富了遥感卫星数据的处理及应用。2019年7月商汤科技SenseTime发布了在线智能遥感解译平台SenseEarth,该平台是一款面向公众公开的遥感影像浏览及解译在线工具,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地表卫星影像进行识别和分析。据悉,SenseRemote已应用于要素识别与调查、资源分析与评估、动态监测与预警、违法建设行为检测等多个领域。还有初创公司「 大地量子」通过对海量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整合,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目前已开发落地了基于API的空间数据平台。

平台型公司为纽带,联合专业公司也能有综合型产品的推出。12月, 腾讯联合科技公司Satellogic、箩筐技术以及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推出“WeEarth超级地球“该平台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组建一个包括300颗卫星在内的对地观测网,提出“在轨卫星星座即服务”理念,计划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遥感服务体验。

新的竞争

若将视线移到国外,我们同样也能看到国际商业航天的市场的风起云涌。 

2019年,商业航天“小巨人”「SpaceX」以 52次火箭连续发射成功的战绩刷新了全球运载行业的新记录。除火箭业务,SpaceX在2019年5月和11月分别执行了“一箭 60 星” 低轨宽带星座的发射任务,将120颗卫星送入太空组网“星链”。英国商业航天公司「OneWeb」首次成功发射了六颗卫星。「蓝色起源」新火箭成功完成第六次发射着陆测试。

在这一项项进展背后,同样也让我们看到这个全球价值已经超3600亿美金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中国商业航天的舞台在全球,竞争也一定是全球性的。 

遥感卫星星方面,全球卫星遥感业务一直由少数运营商提供,如欧洲空中客车公司、Planet公司、Maxar Technologies 等,他们已经拥有先发和渠道优势,出海开展业务势必会与它们展开直接竞争。

通讯卫星方面,国际化的卫星入轨发射“比拼”已经悄然开启。Oneweb在跳票多次之后,发射了6枚通讯卫星入轨,自2020年开始计划每月发射卫星,快速构建卫星星座,并有望在2020年实现客户演示,并在2021年实现全球服务。2019年5月,SpaceX利用“猎鹰9号”火箭一次性将60颗卫星送上太空,成功入轨。截至目前,SpaceX已经发射了3批共180颗卫星太空组网,而这仅仅是它42000颗星座计划的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成立更早的铱星、Orbcomm则是这个赛道上不得不面对的老玩家。 

不仅如此,更多的公司也开始尝试进入中国市场。Orbcomm2018年10月即在其官网宣布,将在中国提供卫星物联网服务及解决方案,主要涉及重型设备、运输和物流、以及海上运输等领域,并选定亚太导航通信卫星公司作为中国本地合作伙伴,参与提供卫星服务、支持和分发,并在中国建设地面网关。Onweb与三亚市政府签署了落地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海南三亚建设它在亚洲的首个卫星地面站。

2019年,作为中国商业航天公司的合作伙伴与潜在竞争对手。中国的体制内航天公司也进行了多项技术突破。

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6月5日,中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取的成功。12月7日,16时52分,“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两次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两次间隔时间仅5小时57分,是人类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小间隔时间的航天发射。12月27日20点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我国现役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在2000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成功。体制内的航天科技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鸿雁”星座首发星已于2019年3月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体制内的航天单位也进行了更多商业化尝试。2019年8月17日,“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由中国航天“国家队”首次采用纯商业化模式执行的商业航天发射。未来,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与体制内商业航天的竞合关系或将进入新的探索期。

能不能赚钱尚未证明,“低价”仍是商业关键,

无论是交出了怎么样的成绩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商业”这一核心。这一年,也有商业航天民企并不好过,资金压力让他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而难融资的核心在于初创企业难以证明自己“赚钱”的能力。 

此前36氪就曾提到多次提到“低价”是商业航天企业打开市场的关键,而持续不断的赚钱能力确实获得资本青睐的关键。随着研发、融资等方面的能力都被一一证实,如何向市场证明有“降低成本,实现低价,最终赚钱”的能力成为商业航天企业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 

要做到低成本,对于火箭公司来说,实现火箭发射的可回收利用是有效策略。对于卫星公司来说,则是标准化、批量化地生产成熟产品并选择稳定可靠且价格相对较低的发射渠道。

从2019年情况来说,多数商业航天公司都还处在建设“基础设施”的阶段。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宇航推进、九州云箭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回收发动机的试验工作。天仪研究院、零重力实验室、银河航天等卫星制造公司也都在探索低成本批量化生产卫星的诀窍。

而要证明自己持续不断的赚钱能力,更需要证明自己的拿单能力和在卫星服务行业落地的能力,除了TO G 和天TO M的订单,也能挖掘到社会上科学试验、遥感数据、物联网数据、广告营销等多方面的企业需求订单,逐渐将自身的业务范围向卫星服务的产业下游扩展。据SIA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达到3600亿美元,卫星服务产业规模达1265亿美元,约占总规模的35%,去到更大的市场淘金也是增加造血能力的优质选择。

当国际领先的公司逐步兑现自己的基建承诺,开始进入商业化周期,商业航天的赚钱之路也将更受瞩目。

政策利好 

如果航天注定了是全人类的宏大历史进程,就注定了这会是吸引全球资金、资源的宏伟事业。这一年,政府也从政策、资金、场地等多方面加大了商业航天的支持。

2019年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就商业运载火箭科研、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有关事项,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鼓励商业运载火箭健康有序发展,以进一步降低进入空间成本,补充和丰富进入太空的途径;通知就商业运载火箭企业在科研、生产、试验、发射、安全和技术管控等多个环节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和指示。7月工信部印发了《卫星网络国际申报简易程序规定(试行)》。

从此在中央政策层面上,2019年有了对运载火箭及卫星都有针对性的规定和安排,更加深入到商业航天的产业细节中,而不是如前几年在大方向的政策文件中进行较为模糊的提及。

另外,2019年地方政府更重视商业航天集群的建设,这对于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利好。配套设施不够齐全也是一直限制航天企业发展的因素 ,产业集群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局面。2019年,包括北京、山西西安、铜川、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山西长治、浙江嘉兴与上海奉贤等多地密集出台了有关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举措与方案。 

2019年4月,湖南航天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会上签订了12个航天项目,基于此,湖南更是提出了力争到2022年将实现航天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2019年4月,航天行云、星途探索、九州云箭、星联芯通、洛阳轴研、北京诺亚信5家商业航天签约,未来将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产业港2019年底,总投资上百亿的嘉兴蓝箭航天中心项目开工。2020年初,银河航天研发中心在西安航天基地也正式启用。

人类太空大航海的时代,进展之外,风险同样存在。

现阶段,大多数商业航天企业对外部融资依赖较大,一旦融资不畅,就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这就要求商业航天公司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无论是火箭制造还是卫星生产、星座搭建都是重资产运营,企业如何根据星座部署、业务发展分阶段变现、安排融资也是对企业管理者的考验。

根据航天十二院战略规划推进部发布的报告来看,Oneweb通信卫星的规划计算星座天基资金需求在70亿美元,建造、发射和运营12颗分辨率为1米的卫星需要3亿美元,64颗立方星构成的L波段物联网星座需要0.5亿美元;小型运载火箭的资金需求在2亿美元以上。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来源:航天十二院战略规划推进部

展望2020,中国商业航天仍未来可期。2020年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消息称2020年将有超40次的宇航发射计划,以及3型火箭新型号首飞等重大航天任务。2020年5月,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预计完成极限工况试车、极限边界条件试车、摇摆试车、长程试车等全面考核;星际荣耀则计划于2020年执行双曲线二号火箭一子级“抛物线”百公里垂直起降试验,2021年执行首次入轨发射任务;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固体火箭首飞发射前的全部地面试验,并将于2020年上半年实现入轨首飞……

根据各个卫星公司此前的规划,多数都是在2023年左右完成星座的建设,通过之前几年的技术验证,2020年会是大规模发射卫星的一年,尽管整体运力有所提升,但2020年北斗导航、探月三期、高分专项三个国家重大工程将完成收官。留给民营小卫星的空间依旧有限,而能有多少“活卫星”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商业化和融资活动,由此可预见2020年的竞争态势仍将延续。

(实习生恋迦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推荐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瞄准中大型运载火箭市场,「蓝箭航天」完成12亿元C+轮融资融资
创投日报| 「Moda Operandi」获1亿美元融资,以及今天值得关注的早期项目
中国商业航天启示录
​潮科技 | 中国商业航天投资赛道布局报告
追赶马斯克的中国商业航天拓荒者
腾讯投资1亿美金的印度公司 Dream11:从梦幻联赛到体育平台
重磅发布!36氪「2019 WISE 新商业企业榜单」暨「中国商业创变 50 人榜单」
Space X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时代谁来开启?
航天科技月报|蓝箭航天完成1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天兵科技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以及值得关注的热点资讯

网址: 氪记2019|从融资赛到业务战,中国商业航天“向阳而生”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6216.html

所属分类:商业市场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