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战“疫”当前,创新经济突围2020

战“疫”当前,创新经济突围2020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2月10日 10:49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兴资本”(ID:iChinaRenaissance),作者华兴资本顾问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与新冠病毒对抗的战“疫”还在胶着继续,面对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的2020年,已经步入“新常态”的创新经济企业将面对怎样的新挑战?挑战中蕴含哪些机遇,创业者短期、中期、长期应如何应对?机构投资人又应在当前形势下采取怎样的策略?

在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华兴资本顾问团队在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的同时,与多位创业者、战斗在防控疫情一线的企业家以及投资人进行了深度交流,以下是我们的思考。疫情当前,华兴愿与各位创业者及投资人一道,坚守同行。

疫情三大挑战:对经济的影响和疫后恢复、公众心理波动及干预、医疗产业直面疫情。

此次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短期有限,不会改变中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

信息分发机制的去中心化使得公众心理产生较多波动,市场已开始部署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不必要的负面情绪拉起防线;

身处抗击本次疫情的对决前线,医疗产业推动疫情防治功不可没,医药、治疗、疫苗等领域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对抗病毒,智慧医疗、IVD等医疗细分赛道的需求亦浮出水面,预期将迅速增长和成熟。

创新经济企业三步走:

短期:“现金为王”为第一优先级,做好现金流规划,梳理融资策略,准备足够资金以保证度过疫情;

中期:变中求稳,密切关注疫情走向,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动能,提早制定疫情后的恢复方案,保证全年业绩;

长期:在动荡中瞄准长期增长机会,均衡业务与产品组合,线上线下联动保持资源的合纵连横。

机构投资人三重策略:

关注被投企业投后管理,关怀高压和焦虑下的创始人群体,帮助企业盘点问题,争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把握新兴投资机会,辨别热点真伪,挖掘结构性的产业并购等交易机会;

注重企业长期价值,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洗牌后有潜力成为行业新头部的创新经济企业,携手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双赢。

形势一览,审势疫情,应对三大战“疫”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们观察和梳理疫情对社会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短期扰动经济,但不会改变中长期向好发展态势

以史为鉴,2003年的SARS 疫情曾对经济造成短期扰动,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酒店和饮食业短期负面影响较大,但投资、进出口、物价等受影响轻微,在疫情结束后经济较快反弹。

针对本次疫情,华兴证券(香港)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疫情可能会暂时抑制基建投资、商业信心和消费意愿,一季度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刺激措施有望在不久后推出,若疫情防控进展顺利,3月内市场可能触底反弹的概率较大。

我们认为本次疫情不是对SARS的简单历史重复。与 2003 年相比,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更注重创新、内需、消费与服务业,线上业态有可能部分缓解线下零售与服务业困境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创新经济和网络经济占有比重更大的指数或更受支持。总体来说,疫情不会改变长期经济展望以及中期来看中国经济的上行趋势。

需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拉起防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社会公众的心理问题渐已显现。当下信息分发机制的去中心化,使得各类真假难辨的疫情信息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大量传播,众多的输出口径和碎片化的消息拼接,加大了公众辨别真实疫情信息的难度。

所幸我们看到心理危机干预已经被纳入疫情防控体系,各项机制已经开始部署。多个官方平台和权威科普平台相继开设辟谣专栏,专业心理咨询平台也为疫区开设援助热线。

医疗产业对战疫情最前线

1. 检测技术、药物及疫苗研发成推动疫情防治的关键细分领域

相比17年前,我们拥有了更加先进的包括测序在内的检测手段,使得我们可以相对迅速的确定病原及其全基因组序列。这些信息使得病原检测试剂盒的快速开发成功和获批上市成为可能,并在临床诊断和疑似患者排查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治疗手段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尚无特效药,当下主要治疗手段仍为对症支持生命的治疗。因此在控制疫情的同时,理解病毒感染机理,尽快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

传统药物研发过程漫长,从已上市的药物分子中筛选出对病毒有抑制效果的药物可以省去大部分毒副作用等安全性试验与药剂合成、开发、投入生产的时间,从而大大缩短找到有效药物并开始投入使用的时间。例如2月5日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出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及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而指南中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这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用于新用新型冠状病毒,正是基于科学界和产业界的不断努力和付出。

最新进展上,据公开报道,吉利德(Gilead)公司研发的Remdesivir在诸多药物分子模拟筛选中展露头角,曾在SARS和MERS上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该药在美国首例确诊病例中使患者病情得到迅速缓解,随着该案例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Remdesivir被认为在治疗2019-nCoV具备良好潜力,相关临床试验已在国内迅速开展。

此外,中医药对于提升机体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相关治疗处方同样被写入诊疗方案中,用以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在参与疫情防控亦取得不可忽视的成效。钟南山院士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中药也在做一些基础的临床实验,希望中药能够在预防或者早期病人起作用。对于中药,我们不指望它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但是对轻症病人在改善症状方面有帮助。”

在抗击冠状病毒的可选方案上,疫苗从未缺席。新冠疫苗研发目前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目前主流的传统研发途径,然而研发所需要的时间远比疫情扑灭更长。

另外一个方向是全球协作开发新方案,这得益于中国科学家在疫情爆发后,及时获取并公开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全序列。根据公开报道和官方披露信息整理,目前全球协作大体可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以昆士兰大学教授查普尔为首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团队建立的“分子钳”技术疫苗平台推进的蛋白疫苗,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Inovio针对新冠病毒的Spike蛋白设计的DNA疫苗,以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和斯微(上海)合作快速推动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

2. IVD、智慧医疗多个细分领域迎来强劲推动力

医药、治疗、疫苗等领域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争分夺秒对抗病毒,但诊断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依然存在如检测能力受限、假阴性偏高等种种挑战。疫情中医院、医生、患者以及广大健康人群产生出的新需求给IVD、智慧医疗等众多医疗细分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

IVD(体外诊断):

首先,疫情触发了对核酸检测相关设备和试剂购置的旺盛需求,刺激检测仪器销售的蓬勃增长。新的检测设备在疫情中突显了独特的价值:如全自动样本处理设备,可以将检测所必须的样本核酸提取时间和人工操作显著缩短,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样本处理能力;基因测序仪作为微生物领域的全新检测工具,也在实践中显示了在检测敏感性、样本通量以及病毒变异监控等方面的优势,会在未来病原检测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我们预计在疫情结束后市场对此类检测设备的需求依然会保持一定热度,特别是各个地区的医院、临检中心和疾控等,会有明确提升病原核酸检测能力的诉求,用以加强对未来突发病原感染事件的预警和应对的能力。

其次,疫情也唤醒了对病原新型检测技术的需求,会催生出一系列提供此类检测产品与服务的企业。普通qPCR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但是本身存在着操作步骤繁琐、对检测场地/操作要求高以及报告耗时长等缺陷,在面对飞速增长的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等的排查检测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发展新型病原检测技术迫在眉睫。如果能利用相对低的成本,实现Point-of-Care的检测产品,将在开发上得到更多政策和资金资源的倾斜。

再次,疫情暴露的另一个弱点是合格核酸检测实验场所的缺乏。为了加速病毒核酸检测、提高确诊能力,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小组,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开放了核酸检测。这对第三方检测的发展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以此为契机,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开展更多的特检项目,更好的为临床和病人提供服务。

智慧医疗(医疗AI,移动医疗平台,医疗信息化产品等):

首先是提供线上问诊以及处方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这个特殊时间段里,他们承接了非常重的线上问诊业务。除了帮助有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鉴别和分诊,帮助找出疑似病毒感染病例之外,平台也为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接受线下医疗服务的普通疾病病人提供了线上诊疗的机会。这些线上平台,总体上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部分缓解了疫情中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这一阶段线上业务的增长,帮助平台快速引入了大量新用户,并在最短时间内即培养了用户使用线上平台的习惯和粘性。我们预计,即使在疫情过后医院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后,依然大量患者会持续使用甚至形成偏好。其中的原因,除了患者对院内可能接触到感染性病原仍有顾虑之外,另一个就是线上就诊所带来的就医体验的改善。

其次是线下医院,在5G技术支持下,包括火神山医院在内的诸多疫情一线医院得以快速调动全国医疗专家的资源,远程会诊不仅能够进步提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及效率,还能进一步缓解武汉地区医护人员短缺。

此外,生产智能居家检测产品的企业。疫情期间大家开始对自己的健康体征状况(体温、心率、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产生更多监控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因此能实现居家检测的智能以及可穿戴设备,将有机会进入更多的家庭。

再次,是提供院内智能疾病管理系统的企业。本次疫情中新冠肺炎的重症率高(10-20%),病程复杂而且病情恶化突然、凶险,再加上医疗资源的紧张,使得对患者的智能管理(患者分层、风险预警等等)成为非常急迫的需求。如有产品可以根据已有临床信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智能分析,在早期即对病情可能恶化的患者做出预警,那不但可以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提升诊疗质量,而且有希望用于其他类型重症疾病的智能管理。

最后,是开发AI辅助诊断产品的公司。AI影像辅助诊断领域的多家公司,都针对这次疫情做了辅助诊断产品的升级,除了对各类原因导致的肺炎CT影像进行快速检测外,也对新冠肺炎的识别进行了专门的强化,提高了新冠肺炎早期影像筛查的检出率,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病人并加强防控。此次疫情,是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实力又一次的展示,也为产品的注册获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 更多细分赛道的需求浮出水面

疾病控制与预防:

疫情将直接提升政府卫生系统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无论是疫情发现、快速上报及响应,还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疫情进展、危害评估,抑或是流行病学调查及传播路径追踪,政府疾控体系对于更智能、高效的信息化系统的刚需快速显现。

此次疫情成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民公共卫生实战教育,大众对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防护理念有望迎来巨大转变。本次疫情将极大推动大众对的疾病防治、个人健康、甚至长期健康管理的理念转变,中长期疾病筛查等领域可能迎来更多机会。

治疗:

疫情相关的抗病毒类、抗生素类药物需求增长迅速,不断推进处方药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对于抗病毒特效药及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也会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公司,尤其是加速创新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会迎来历史性机遇。

医疗保障及医药流通:

疫情高压对医疗保障物资的流通分配等环节的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九州通接管武汉红十字会后物资分配效率快速提升也侧面印证了专业化分工、智能化的精细服务将成为大势。

包括消毒机器人、送药机器人等的投入使用,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也进一步保障了服务于隔离人群的基层工作者们。

与此同时,2C端的药品流通也迎来了新机会,口罩及部分药品成为引流爆款,线下物流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为医药电商及线下药房承接住大众迫切的防疫需求的至关重要的助力。

民营私立医院:

为避免感染风险及公立医院的资源紧缺,更多有经济实力的孕妇、心血管或骨科的手术病人会选择民营私立医院。

其他医疗服务:

包括齿科、医美等部分受到影响的医疗服务行业也有望在疫情结束后快速复苏。

创业者策略:变局之下,创新经济企业赢得战“疫”三步走

在约访多种类型机构投资人及参考2003年SARS疫情时间线后,我们预测,若疫情防控进展顺利,全国将于五六月份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和交通秩序,投资人将在二季度中下旬开始新一轮的项目尽调,那么三、四季度可能会成为集中投资时期。面对6、7个月的空窗期,创新经济企业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应如何应对?

短期现金不断流

1. 现金流再规划:

企业核心管理团队需团结一致,以“保证现金流稳定”为近期第一优先级策略,分析财务状况,做好现金流规划,准备至少9个月以上的资金以保证度过疫情。

经营性现金流受到大幅影响的企业,建议与身边的资源整合者,包括老股东和融资顾问,保持积极沟通,尽可能及早准备和寻求包括债权融资、股东再融资、新一轮股权融资、过桥应急在内的方案,为企业持续运营及生存储备现金。疫情过后,现金最多的企业就有机会在复苏过程中抢得先机。

生存第一的前提下,开源节流、降本增效,适当调整业务结构,为业务做减法,在新资金到位前停止或暂缓大额投入和投入高、产出弱、低毛利的“鸡肋”业务,积极关注并响应当地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

2. 融资策略再梳理:

疫情过后,可以预见市场将会出现大量企业积极寻求融资,融资窗口高度重叠,企业面临的融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融资预案将与过去的融资方案会有所不同,体现在:

启动融资时,公司现金流将会更加紧张,对融资效率及交易时间的要求更高,老股东的支持至关重要;

节奏与先机意义非凡,灵活调整预期,果断的小步快跑更加重要,确保尽快落袋为安,暂时放下对估值的执着;

更长的交易周期,可能来自于投资人对负面影响的消化及信心的恢复,也可能来自于投资人对业内不同标的的比较。

中期目标保业绩

一季度被视为不少行业的淡季,且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对于业内企业来说是相同的,企业在考虑悲观情况下生存的同时,更需要提前考虑若疫情得到快速控制,如何在复苏周期中脱颖而出。疫情后恢复增长最快、疫情中享受到了格局变化红利的标的、最早在疫情恢复后获得头部机构注资加仓的标的,将有机会享受新一轮的头部红利。

以物流行业为例,相对全年来讲一季度相对处于淡季,若防疫进展顺利,疫情影响对全年业务基本可控,但受到上游客户业务量影响传导,现有客户体量和业务规模会受到有限冲击,因此接下来需要积极拓展新客户、抢占市场反弹后的先机,对确保全年业绩维稳尤为重要。

业务快速线上化是泛消费类行业企业抵抗此次风险的重要途径。例如线下医疗服务机构,可与线上医疗机构的合作或选择性地开展部分线上业务,打通线上线下,开展远程问诊等创新业务;对于餐饮等消费类线下门店,也可尝试通过线上方式做新的触达,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提高标准化程度,以抢占先机、抓住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机遇。

在科技引领传统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在家工作、远程办公为企业服务迎来新的契机,帮助加快供应链内的企业实现数字化和线上化布局也是To B企业接下来新的增长动能。

寻找长期增长新机会

在此次疫情中,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看,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较大,而线上诊断、高端私立医院、医疗器械、线上娱乐、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等领域的项目数据则呈现增长趋势。

对于迎来新一波发展契机的行业,在收获市场短期给予的溢价后,需练好内功,拓宽竞争优势,优化产品技术,规划好长期发展的节奏,有效联动供应链上下游、员工、客户等一系列要素,在此契机中加快客群扩张与渗透,培养消费者消费习惯和付费意愿,以增加后续留存率和复购率。

疫情下,资本或将更重视企业的组织灵活性。对于受到负面冲击较大的企业,在强化自身管理和积极跟进疫情进展的同时,可寻求业务的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均衡服务和产品组合,降低长期对核心业务的单一依赖,帮助分散风险。

投资人策略:战“疫”当前,投资人三大策略建议

我们坚定认为,疫情带来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一家优秀的创业公司的长期价值。

历史之鉴,2003年的非典催生电商的飞速发展,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中国步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黑天鹅”背后亦往往暗藏着先机。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疫情促使投管加速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深水区。这意味着,未来一年,投资机构需要抱有更为理性谨慎的态度来正视投资节奏、估值体系、行业偏好这三个基本盘;此外,拥有强风控能力、能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并能持续提供投后服务的投资机构,将成为创业企业融资进程中的首选。

关注被投企业生存问题,提供精细化投后管理

1. 多维度做重投后服务

疫情对于投资节奏带来阶段性后延的影响,投资机构当下在注重行业研究的同时,需要对被投企业提供颗粒度更精细化的投后服务,包括协助优化业务结构、提供招聘资源、法律咨询及品牌支持等。依据自身资源优势,投资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匹配所在地政府利好政策红利,对接友商或供应链资源,并凭借对资本的敏锐性,及时与企业交流相对前沿的资本市场动态,更新IPO、战投布局、并购机会等动向。在提早客观评估负面影响的同时,帮助焦虑与高压下的创始人们规划融资方案,消化市场负面情绪。

2. 重点关注被投企业的现金流管理

投资人必要时可以协助被投企业测算现金流、重新制定资金计划,并根据市场变动重新评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此外,经历过过往经济周期的投资人,可前瞻性帮助被投企业提早准备应对高压下容易忽略的问题,抓住后期市场机遇。

跟进形势,把握新兴投资机会

疫情对大众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为不少细分领域带来新一波的增长,在迎来更强竞争的同时,企业能否承接住短期的流量暴增,维持产品质量,并通过对消费习惯的改变实现高概率的用户留存和复购,决定了是成为新的头部还是昙花一现。

此外,部分因疫情冲击导致供应链、上下游或物流效率受影响,而被拖累的行业头部企业也许出现资金短缺,将进入估值低点。这或将是通过并购实现投资产业布局和可观回报的入场时机。

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创新经济企业长期价值

疫情带来的短期波动不会影响一家优秀创业公司的长期价值,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企业只有不断调适自身边界,不断寻求转型升级,经历复杂形势下的经验沉淀方能成为稳步发展的动能。

在这次与疫情的对决中,我们看到许多创新经济公司走在前列。它们将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应用于医疗诊断、物流运输、舆情传播、教育文娱等各个领域,用技术的力量支援疫情防控斗争的服务。

社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真正能站出来的,是那些经过市场千锤百炼的企业,是拥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它们是社会的脊梁。我们相信一个有担当的创新经济企业更具备基业长青的基因,更具投资价值。

相关推荐

战“疫”当前,创新经济突围2020
医疗行业:如何战“疫”突围?
交大安泰陈方若院长:战“疫”当前,“供应链思维”很重要
2020“战疫”:科技&创业公司在行动 ③
2020“战疫”:科技&创业公司在行动 ④
2020“战疫”:科技公司在行动 ①
华映洞察:中小企业的战“疫”
智能语音“双巨头”阻击新冠肺炎战疫,在哪些领域大有作为?
战「疫」:创业公司如何调整融资、经营策略
科技“战”疫,AI的春天来了吗?

网址: 战“疫”当前,创新经济突围2020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6386.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