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投资人支招: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生存指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消费内参”(ID:cychuangye),作者:尤洋,36氪经授权发布。
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的发展踩了个急刹车,其影响已涉及各行各业,尤其对大零售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此次疫情堪称“生死劫”。由于无法开工,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经营和发展。
为此我们采访了大零售领域的投资人,让他们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疫情对零售业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小企业如何穿越疫情周期,走出经营困境。
Ventech China的管理合伙人,主管Ventech China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科技和大数据的投资,他先后主导了Ventech china的多个项目的投资,Ventech的被投企业包括:聚美优品,积木盒子,寺库,Keep,名堂,Datawin,超级猩猩,豌豆公主,Blued,天真蓝,植治,鲜沐等。
金 晨 Ventech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琢石资本创始人/董事长,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0亿;曾就职宝洁(中国)高管,宝洁中国区校友会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硕士、长江商学院EMBA;拥有十余年风险投资及资本运作经验,丰富消费行业管理经验及深厚移动互联网资源。
郑翔予 琢石资本创始人/董事长
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领导不惑创投的管理团队,专注投资早期及VC阶段的创业公司,主导投资的天使轮典型案例包括:找钢网、水滴互助、海豚家、掌上辅材、包大师等,主导投资的VC阶段经典案例包括: 康众汽配、众能联合、锅圈、慧联无限、盒子科技等。
李祝捷 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
BAI董事总经理汪天凡先生主要专注协作网络、零售品牌和渠道、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向,累计负责了40多家被投企业的投资与管理,包括叮咚买菜,同程生活,Keep,Club Factory,Opay,摩拜单车,理享家等项目。此外,自2014年10月成立起,他负责管理的、每年投资规模达千万美元的BAI 天使基金“BAI 梦想基金”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项目实现了下一轮融资。
汪天凡 BAI董事总经理
金晨 Ventech Capital 管理合伙人:“对中小企业来说,要先活下来,再寻找增长机会。”
我觉得对于消费行业来说,像轻餐饮、娱乐这样短期的需求是会被压抑的,但疫情过去之后,会急速反弹;
而像服装行业,由于产品已达到了充分竞争,所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
像电商、短视频和在线教育反而会因疫情而发展;
还有一些领域会发生转变。比如个人护理类的产品,这次疫情让大家改善了卫生习惯,因此,在洗护行业里,一些好用高效的清洁用品,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从短期来说,疫情确实给中国经济踩了一个急刹车,但从长期来讲,疫情的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只是可能会对一些行业做一些加速的改革。未来市场会高度向头部企业集中,那些经营低效的企业会被加速淘汰。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先活下来,再寻找增长机会,这中间千万别怀着赌一把的心态。
我觉得当下最重要的是要保住资金流。如果能够在短期内产生现金收入,那么拿现金收入来养活团队,就能活下去。如果没有短期收入的,那就必须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以后的发展前景就走到更细分的领域里去,走到更垂直的人群中去,避开强劲的正面竞争,寻找生存机会。
我觉得对零售行业整体来说,线上线下都一样,无非就是产品的销售利润能不能大于流量成本。从投资的角度说,我们会更认真的去分析的疫情对行业所带来的变化和产生的结果,然后再去重新选择和投资。
对于零售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觉得要根据自己的细分行业,做一个诚实和严谨的分析,因为有些恢复期比较短,比如餐饮,有些长,比如服装,因此,预判自己大概恢复期大概有多久?在一个合理情况下,判断自己今后6个月的一个财务状况找到一个合理的对应的措施很重要。
匿名投资人:疫情之下,保障现金流是生存要义,团结员工能危中取机。
此次疫情对消费行业的影响要分短期和长期来看。在短期,企业损失会比较大,优胜劣汰改变一些行业的竞争格局,同时疫情也区分出消费市场的强需求和弱需求。在长期,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线下行业目前几乎冻结的状态倒逼消费者使用线上产品,因此产业线上化趋势会加速。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疫情下的自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对内,企业需要保障现金流,做到开源节流,比如压缩成本、尽量回款与拓展融资;同时要团结和关心员工,这对困难时期企业业务效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对外,企业要抓住这个时机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培养用户忠诚度;如果企业有比较强的资金实力,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窗口,比竞争对手多做一些投资、收购或业务上的改进;短期内企业改债权融资为股权融资,尽管成本会稍高一些,但生存的几率会更大。
疫情过后,中小企业恢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
1.坚持持续性原则,不管有没有疫情,该做好的业务都应该做好;
2.疫情结束恢复发展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夜之间。刚开始恢复的时候往往供不应求,但却是企业抢下客户、恢复发展的好机会;
3.步子依然要迈稳,战略计划可以有适当的改变,但不宜力度过大;
4.对不同恢复弹性的产品要不同应对,不能盲目扩张。
本次疫情体现出的,是强者愈强的态势更加明显。未来比较看好的行业包括有增量的行业(比如新消费渠道和新媒体)、健康医疗和兼顾成长性和投后服务的并购。线下行业尽管疫情过程中艰难,但依然值得投资,有很多服务类企业线上无法替代线下,疫情后会逐渐恢复。
我觉得此次疫情对各个企业与从业人员都是一次考验,暴露出了企业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前端运转快,发条很紧,应对风险的资金准备不足,后端内部效率不够高。因此,企业在平时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早做好准备,从人员构成、人均产出、销售费用利用率、资金回笼效率等方面降成本,提高内部运营效率。
郑翔予 琢石资本创始人/董事长:“活着才能剩者为王,能建立品牌口碑的则是王中之王。”
本次疫情对消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利有弊。
对企业来说,原本 Q1 旺季的收入大幅降低,导致短期现金流承压;供给端恢复生产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产品供应;消费者由于受出行聚会限制,短期内对非必需品的消费欲望被抑制;处于疫情危机阶段,对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对行业整体来说,在线模式获得了更高的天花板发展空间。在线化社交媒体重度用户被再一次激活和扩大,线上购买生鲜、食品及生活必需品培养了用户习惯、扩展了消费场景。
对消费品类来说,疫情使得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带动健康、清洁属性的产品最先受益;纯时尚类的商品短期会受到冲击,但疫情稳定之后会率先反弹;护理类的产品往健康、清洁属性靠,将会有一波红利。
我认为企业要自保,短期内一定要做好现金流管理,增加短期的收入项目,优化开支和人员结构。同时,企业要在特殊时期建立品牌信任感和认可忠诚度,可通过保障优质产品的供应,从内容和社群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沟通品牌、构建良性用户关系、构建信任口碑;第三,企业需拔高在线化的战略地位,重视品牌渠道建设和品牌传播在线化。
以前消费行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供给匹配需求的问题,但现在新消费行业的玩法跟以前传统消费有很大区别,最核心的三个要素是流量、内容和全球化的产业链,因此,把这三者聚合好就会产生无数的机会。我认为疫情会带来以下几点投资机会:
1.跟健康、天然生活、提高免疫力相关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2.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型、自住型或者是社会共享共建型的云端社区医疗
3.云端远程的教育、医疗、办公领域
4.整体的线上消费
现如今消费不再局限于对生活需求的满足,在商品之上,大家更期待的是彰显文化底蕴、生活理念、美学价值的精神内涵,我相信通过不断迭代,那些拥有高效供应链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消费企业能够适应危机,发展壮大。
李祝捷,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投变化。”
我将新冠的影响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负面,像旅游、餐饮、酒店等线下业态都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就像今年的电影贺岁档、元宵节档、情人节档都没有了;
第二类是直接正面,大家最能够直接感知的应该是企业服务。由于不得不在家办公,在线办公协同变成一个很大的需求。
第三类是正负面交杂:虽然理论上,大家认为企业服务正面提升。但实际我们发现很多企服公司受到重大打击。像需要去大客户那里做本地化部署的企服公司,因为现在没有人敢出差,客户也在砍预算,所以深受其害。
我觉得疫情对投资方向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大家普遍比较看好的在线业态,包括在线办公等企业服务项目多数已经产业互联网化,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影响。疫情只会增加或Delay趋势发展的速度,根本不会改变任何一家优秀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同样也不会改变任何一家公司的生与死。
而在疫情下,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投变化。而变化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刚需品类,第二大类是非刚需品类。刚需品类是指衣食住行,包括睡、医疗。最近还有一个刚需叫防疫,即口罩是最刚的需求。非刚需品类包括社交的需求、娱乐的需求、学习的需求、办公的需求等。
当下,我觉得对零售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不要虚度疫情,不要浪费寒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1.反思复盘:思考一下行业趋势和变化,行业壁垒、你的核心竞争力和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思考一下战略,因为战略决定生死。
2.升级认知:如果认知不升级,公司未来也跑不出来。
3.优化产品:有很多C端、B端的公司,平时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产品好不好,有无可以改进的点。
4.优化管理:创始人可以调整管理架构、组织架构、优化运营。
5.优化组织建设: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组织应该怎么搭?决策机制需不需要调整?
6.培训学习:组织员工学习,对业务培训。
汪天凡,BAI董事总经理:“疫情过后,马太效应还是会非常明显。”
在消费领域,若以未来是否会产生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可能性为评判标准,我认为在接下来10到20年,消费领域会不断地产生中国特色的渠道品牌和产品品牌。因此,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于这一基本面的长期影响有限。
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我觉得以下3类资产值得关注投资:
第一类是头部资产,因为马太效应会进一步加剧,小公司会被市场迅速清理和淘汰,更大网络的网络效应会被进一步放大,使后来者难以追赶;
第二类是引爆点资产,由于疫情效应加速了他们的增长,并且迈过了引爆点(目标活跃用户的10-20%的渗透率),一旦迈过引爆点,就意味着自然新增的比重有可能增大,相对获客成本有可能降低。比如,叮咚买菜在核心覆盖城市的活跃购买家庭户数已经远超目标市场的20%,迅速跨过了引爆点,因此,在这些市场的未来增长是有可持续动力了。
第三类是连接器资产,因为疫情改变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和习惯,在沟通,协作,招聘等需要人与人强互动的领域,会有线上化的机会,但由于马太效应,这个机会不一定会给小公司,头部资产会获益。
我觉得,疫情过后马太效应还是会非常明显,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而大企业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领先的企业,一方面更容易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也会加速扩张的步伐,他们会变得更强大。因此,疫情后许多头部资产会变得更加稀缺,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有投资机会的。
而我们作为风险投资,会通过以下几点观察初创企业的韧性和在疫情期间展现的稀缺能力,
1.是否能够给员工备足了口罩和防疫物资?
2.是否能够及时和清晰的与股东更新业务情况和财务预算?
3.是否能够有效的与员工沟通成本优化的措施?
4.是否具有判断和分发真实和有效讯息的能力?
5.是否能够为疫情控制和经济建设作出建设性的贡献?
作为投资人,我们不会过度关心企业当下的短期财务数字变化,而是更关心创业者的应变,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5位投资人支招: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生存指南
9位投资人支招: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生存指南
重磅!重启 2020:12 位顶级企业家给中小企业的复苏指南| 超级观点
疫情之下如何突围,企业“防寒自救”实用指南
大咖说 | 雷军、朱啸虎教给企业活得更好的“36计”
创业公司2020年生存指南——GGV投资笔记第二十期
最前线 | 雷军分享疫情下“过冬锦囊”:足够的现金量是生存关键
疫情肆虐之下,中小企业如何“自救”?
疫情之下,创业企业如何“断臂”求生?|前沿课堂
50 位 CEO提问投资人:疫情之下怎么看怎么办?| 泰合观点
网址: 5位投资人支招: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生存指南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7272.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