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业知识 南金蝶,有多难

南金蝶,有多难

来源:晰数塔互联网快讯 时间:2020年04月16日 07:5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高雅、董指导

支持:远川研究所科技组

在中国财务软件的江湖,素有“北用友、南金蝶”之称。金蝶创立于深圳,得益于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南、也兴于南。而当2001年,金蝶上市的时候,不同于用友登陆A股,金蝶选择南下,去了港交所。

“南上加南”的金蝶,虽然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在收入、利润、市值等方面,和用友的差距都是越来越大,几乎为1/3。

这个状况,颇有小说中“南慕容”的境遇。而这个“南”,却也像玄学一般,让“难”成为金蝶发展中的关键词。

Part 1. 追求国际范儿

金蝶创立于改革桥头堡,迎改革开放春风,踩着国际贸易的热浪,因此,创始人徐少春一直对“国际化”心有所属。金蝶的投资人是国际范儿IDG,而在2001年上市的时候,金蝶也选择了外资更多的香港交易所。

而随后金蝶的国际化,大概分为了几个步骤:

首先,在管理层方面,向国际化调整。

金蝶邀请了职业经理人何经华来担任CEO。而这是徐少春创业16年来,第一次离开金蝶CEO的位置。何经华不是普通人,他在Sybase、Oracle等公司都有着丰富的高管经验,视野、执行力都可见一斑。

其次,何经华到位后,便开始将公司治理结构向国际化调整。简单说,就是找到海外股东。金蝶引进了雷曼兄弟、IBM、欧洲基金等国际化股东,引入的股价比市场低了45%,可谓诚意满满。

同时,业务也开始更加国际化。当时国内的ERP依然偏向于卖软件、做实施,而对比IBM、甲骨文等公司早已拓展了咨询业务。而何经华到位后,也开始推动咨询业务,对Tony、Jack的重视度开始高于张工、李工。

2007年,金蝶的团队、股东、业务、战略,锣鼓喧天,迈向国际化。然而,却都撞到了“南墙”上。

2009年初,原计划先干4年的何经华,仅坚持了两年后就仓促离职;有舆论分析金蝶“家庭式管理”的风格,和职业经理人产生了冲突。咨询业务,直到如今,也没有为公司带来可观收入。而当年那个被寄予重望的股东IBM,股票是赚了一些钱,业务上则和浪潮软件达成了更紧密的合作。

多年后,徐少春总结认为当时有些焦虑、有些崇洋,真正该探索的是中国式管理。

Part 2. 业务转型难

2001年,金蝶开始了第二次战略大调整:向云业务转型。

为此,公司一些部门甚至裁员达到25%,顶着很大的舆论压力。重新当回CEO的徐少春直言,“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 等死只有死路一条,找死还能找生的机会。”而如他所言,这条路,也是难关重重:

首先,用户对云并不认可。

云业务始于美国,亚马逊在2005年重金投入,算是吃螃蟹的第一人,而且也长期是唯一一人。巨头微软也才到2013年才开始发力,而谷歌就要更晚。而在国内,也几乎也只有阿里云在苦苦支撑,许多互联网大佬对云计算并不看好。

对于客户而言,大家也习惯了软件销售的“一锤子”买卖,对于这种按需付费的模式,内心也有存疑,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遭遇“养肥了再杀”,等使用习惯了,后面突然提出涨价等要求。

而且,那个时候移动终端也不发达,甚至一些用户就是单机使用,网络都不具备,谈何而来的云。

其次,人才对云并不感冒。

2011年,正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开始。优质码农们一毕业,就几乎都去了互联网公司、或者自己开发APP,愿意来软件公司的并不多。而且,即使去了家大业大的阿里,云业务也是在集体摸索中。

对于ERP云软件而言,需要的不仅是写代码的能力,更要对业务有所了解。这个要求,又将人才门槛拔高了。

再次,左右互搏困境。

从软件销售到云模式,是商业模式的改变,也会对财务带来影响。传统销售,收入更集中,而云模式,相当于薄利多销、小步快跑,这必然会导致产品收入出现短暂下滑。也会牵扯到两种模式带来的利益冲突。

哪怕是微软,也是如此,新业务总被老业务阻挠。一直到2013年,新总裁上任后,雷厉风行,才推动了云业务发展。

当然,微软有的是财力。而金蝶就不行了,2011年利润就开始下滑,2012年更是出现了亏损。在最困难的时候,金蝶不得不向银行抵押了总部办公楼,后来在市政府的帮助下,引来了和华为的合作,算是给公司救了急。

金蝶在2011年启动的云转型,可以说是空街吆喝,无人回应。

Part 3. 资本之难

如果可以再来,不知道金蝶是否依然会选择在香港上市。这里的资本太理性。

在上市之初,金蝶的募资资金就远远输于用友在A股的9亿元,这影响了公司扩张的底气。随后,再融资方面,也远远低于用友。

资本们冷眼相看不捧场就算了,还是“落井下石、故意碰瓷”的高手。

2012年,金蝶转型困难重重,资本市场给予回应:股价砸到低位,被港交所预警为垃圾股。2019年,金蝶熬过了转型痛苦,云业务颇具规模,股价跃跃欲上的时候,却又迎来了当头棒喝:做空报告。

3月,一份做空报告认为金蝶是泡沫股,其关联贷款方、所得税减免、减持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估值太高。

报告发布当天金蝶股价就大跌了12%。金蝶事后对指责事项都一一进行了解释,但仍扛不住股价7月份创出了新低。

报告指责的事儿,其实放在A股都不叫事儿。估值高?估值不就是看胆量么。伺候H股投资者真是太难了。

Part 4. 难经

金蝶股价已经创了新高,做空指责也都无人再问。金蝶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也留下了不少经验教训供国内软件公司参考:

首先,转型的姿势很关键。就如打仗,未知之地,先派小股部队探索,确定安全后才大军进入。对应而言,企业转型新业务,应该在新业务萌芽期小幅探索、发展期逐步转入,从而享受成熟期的红利。

甚至有时候就是:活下去,等风来。

其次,找到本地化模式。金蝶的转型是对IBM商业模式的复制,但IBM面对的是一个全球高端市场,而国内则不然。

最后,行的正才能不怕做空的来。做空是个老行当了,当年新东方被做空,股价暴跌,但如今早已翻了七八倍,而瑞幸被做空后却一蹶不振。差异就是有没有认真做企业的底色。

如今,被做空的中概股越来越多,庆幸的是,A股还没放开。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由图虫创意提供正版图片支持)

相关推荐

南金蝶,有多难
在微信上使用QQ有多难?
西域旅游结束15年IPO长跑,旅企上市有多难?
最前线 | 金蝶国际Q2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云业务收入增长45%
隔行不隔山?教育公司扩科有多难?
时代呼唤鸿蒙:华为打破魔咒究竟有多难?
华为2020有多难:5G未火、海外双重冲击、国内不进则退
36氪独家 | 「数澜科技」宣布完成B轮1.5亿元战略融资,将与金蝶共同研发解决方案
神助攻or猪队友:靠AI“僚机”脱单到底有多难?
36氪首发 | 金蝶国际再度加码,「纷享销客」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网址: 南金蝶,有多难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8759.html

所属分类:创业投资

推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