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分期复工记:效果好于预期,有平台日成交量达千万元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ID:xinliucaijing),作者:古月龙天,36氪经授权发布。
医美场景复工好于预期,已有平台日单量达千万
“三月中下旬,我们合作对接的机构都全面复工了,而且医院的业务也在持续恢复中。”某医美平台从业者舒畅向新流财经表示,这个季节本身就是医美行业的旺季,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女性对美追求的天然属性并不会受到根本影响,市场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衰减趋势已经弱化不少。
舒畅透露称,目前其所在平台的日单量在几百万元,形势也正在好转。
“我们蛮早就复工了,现在日单量已经稳定在千万元的量级,预测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未来还有可能会继续上量。”一家头部医美分期机构人士顾雪称。
虽然,资深医美分期人士柳枫也认同行业恢复好于预期的观点,但在疫情的影响下,自己所在的公司亏损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这个场景基于线下。
“目前合作的医美机构开工的有一半多,现在的放款量大概达到之前的3成左右,预计完全恢复可能要到今年6月。”柳枫说道。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地,莆田系医美分期平台乔融金服折戟,资深医美分期机构摩卡分期停业、百度有钱花缩减医美场景业务量,再加上多年来大大小小的玩家相继离场,留下来的参与者越来越少。
尽管医美分期玩家在减少,市场需求在持续增长,但顾雪认为,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医美分期机构还是有可能经历又一次洗牌,因为大部分加入这一场景的机构仍徘徊在盈亏线之间。
头部医美商户仍然是待挖掘的金矿
医美场景是消费金融行业最难把控的其中一个场景,分期机构除了风控实力以外,业务合规、商务能力也都至关重要。
“所以,今年我觉得平台机构将更应该倾向于寻求与优质资产(医美商户)的合作。”舒畅说道。
在舒畅看来,机构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浮之后,必定能够在行业中有所积累,其中一个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机构与优质医美商户的合作对接能力。
对于医美商户而言,与金融机构合作可能并不会直接从金融产品中获利,但能够更好地帮助商户锁定客户。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医美商户的到店获客成本在4000元上下,对于那些到店客户中不能一次付清医美款项的人群,商户往往通过分期产品来挖掘客户的消费需求,以此提高到店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
然而,商户往往又不愿意承担分期产品的坏账损失,所以在与分期平台/金融机构的合作上,商户一般都会有所保留,不会直接从贷款中分利,特别是一些手握优质流量的头部商户。
实际上舒畅的看法,也是柳枫所认同的观点。
“在这个场景里面,‘规模、费率、风险’你最多保留两个。”在柳枫眼里,医美分期场景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定律。
柳枫认为,目前医美分期的痛点不在于风控,而是利润。
“单有规模、单有好看的风控数据,不过就是做不出利润。”柳枫称,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平台对流量的把控上,好的流量都在一些头部的医美商户手中。
一来,商户在与分期机构合作中,不太会愿意让分期机构把产品利率做得特别高;二来,部分头部商户可能会要求获取一部分息费服务费等收益,这就限制了分期机构的利润。
也就因为这类事情的存在,就决定了,如果流量没有真正把控在医美分期机构手中,那么分期机构在与医美商户的合作中会处于明显弱势地位。
从柳枫的角度来看,IRR 24%的利率限制问题暂时还不会影响到这个场景,“现在主流分期平台做的都是一些偏头部的商户,给他们的报价也都符合24%的要求。”
而风控其实不是这个场景业务的核心要点,只要金融机构能够把控住头部的一些医美商户,那么这部分商户所带来的流量就具备天然的优质性。
医美分期困局待解,资方、商户两头难把控
其实,目前还有一个尴尬的现象就是,市场上的资金普遍比较充裕,资金方都在寻找好的资产项目,但是这类项目更多的是偏向于避险资产,目前的医美分期资产并不算是他们追寻的优质项目。
有市场观点认为,相较于其他分期场景,医美分期会比较多的依赖于贷后催收,去年的贷后政策明显收紧,已经令行业的整体逾期率升高。
再加上疫情作用,短期内还是抑制了消费需求,而疫情影响存量客户的收入也还需时间传导显现,但无形中提升了机构贷后催收的压力。
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普遍会出现资产端寻求资金的信息。
对此,柳枫直接感叹道,“钱特别难找。”
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医美其实是一个新兴市场,很多银行和银行系消金公司并不太敢“碰”它,目前参与医美分期的其实更多是互金类平台,他们往往先切入细分市场,然后再向外拓展。
“短期内这类平台机构也不太指望着靠医美场景赚钱,但前提是别给资金方惹事儿,医美场景还是具备战略布局的价值。”该人士表示。
换句话说,因为医美这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是基于个人主观因素,客户和医生对“美”“漂亮”的具体落地也都有不一样的定义,所以医疗美容具备天然的非标特性,“整疗效果如何?客户是否满意?”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评估模板。
现实是,因美容整形产生的纠纷案例平均每年近4万起,再加上此前部分没有任何消费金融经验的“乱入者”,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给医美分期行业带来了舆论负面影响,更是为行业正常的贷后工作增添了难度。
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就是天然的风险属性,医美场景基于主观的供需关系,导致用“规范技术操作的衡量标准”根本无法嵌套。
这也就造成了医美分期场景目前的尴尬处境,一边难以取得资方的信任,另一边难以掌控与优质商户的商务合作,哪怕疫情过后,全行业复苏,这一困局仍没有破解的迹象。
(以上人名为化名)
相关推荐
医美分期复工记:效果好于预期,有平台日成交量达千万元
医美分期现状:仅剩30余家玩家,某医院一个月仅6单分期
医美创业方兴未艾,「美仓」以消费分期“助贷超市”模式切入
繁荣背后:医美机构盈利有多难?
Twitter财报好于预期 市值一夜增加30亿美元
中国女孩韩国整形失败,医美平台要背负多少责任
Q4营收、净亏损均好于预期,Lyft为何却不被投资者“偏爱”?
大厂复工记
入局互联网医美,「胡桃医美严选」想用PGC内容和陪诊服务做出差异化
从新氧、更美到美团医美、阿里健康,医美的千亿市场流量之争
网址: 医美分期复工记:效果好于预期,有平台日成交量达千万元 http://www.xishuta.com/zhidaoview9144.html
推荐专业知识
- 136氪首发 | 瞄准企业“流 3926
- 2失联37天的私募大佬现身,但 3217
- 3是时候看到全球新商业版图了! 2808
- 436氪首发 | 「微脉」获1 2759
- 5流浪地球是大刘在电力系统上班 2706
- 6招商知识:商业市场前期调研及 2690
- 7Grab真开始做财富管理了 2609
- 8中国离硬科幻电影时代还有多远 2328
- 9创投周报 Vol.24 | 2183
- 10微医集团近日完成新一轮股权质 2180